陸「互花米草」威脅紅樹林生態 金門百居民除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陸「互花米草」威脅紅樹林生態 金門百居民除草

2008年10月05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5日今日新聞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大陸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最近入侵金門灘地,嚴重破壞潮間帶生態,甚至還危及國寶紅樹林生存,縣府擔心這種植物將會「鳩佔鵲巢」,3日發動100名民眾一起動手除害。

從金門浯江溪口放眼望去,滿滿一片都是來自大陸的互花米草,短短時間內就佔據整片溼地,而且這種外來種植物將會破壞潮間帶生態環境,浯江溪口的國寶紅樹林將生存面臨浩劫,有待全民一起除草除害。 金門縣建設局從今年4月起,在荒野保護協會協助下,選定浯江溪口設定18個樣區進行移除試驗,發現以人工拔除、掩埋、割除來移除互花米草最有效,因此特別於3日舉辦宣導活動,號召上百位居民共同展開除草行動。

金門縣建設局指出,互花米草俗稱「大米草」,英文學名為Spartina alterniflora,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海岸,1979年引至中國大陸後,不到十年便迅速侵害了沿海灘地, 導致魚、螃蟹、貝殼、藻類等生物喪失生長和繁殖的場所,大片紅樹林也隨之消失。 更可怕的是,一株互花米草在一年的時間內就能繁殖100株,二年時間就可以把整片泥灘地抽乾,荒野協會保護協會陳德宏表示:「這個本來是一個很純淨的泥灘溼地,改變成為這種草原潮間溼地的話,那裡頭的物種生態會完全崩解。」

因為金門互花米草生長的地點在保育的溼地和水源區內,在不能使用除草劑的情況下,縣府只能動員當地上百民眾,一起用最原始方法來保護生態環境,希望能徹底去除這種外來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