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梯形腫鬚蟹 受驚會跳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有梯形腫鬚蟹 受驚會跳溪

2008年10月15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15日聯合新聞網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梯形腫鬚蟹(Labuanium trapezoideum)是一種稀有的相手蟹(sesarmid crab),日前在墾丁國家公園被發現,根據文獻報告,這是台灣第二種被發現的腫鬚蟹。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原先台灣只有爬樹腫鬚蟹(L. scandens)的發現紀錄。

今年9月中旬,任職於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並擔任滿州鄉社區解說員的賴龍仁,在港口溪進行夜間觀察時,意外發現一隻外觀特殊的螃蟹,經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的陸蟹專家劉烘昌助理教授鑑定,確認是梯形腫鬚蟹,為墾丁國家公園新紀錄的螃蟹。

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發現地點在港口溪(響林村附近),距出海口已超過10公里。在台灣有關梯形腫鬚蟹的生態學觀察紀錄是在2003年,由曾晴賢教授、鄭明修研究員、劉烘昌博士及新加坡大學黃冀麟教授共同發表,記錄台東縣海岸山脈中這個物種生態習性。

梯形腫鬚蟹一旦受到驚嚇,容易自峭壁岩上跳入溪中躲避。這個行為與生活在海邊陡峭礁石上的細紋方蟹(Grapsus tenuicrustatus)類似,但是梯形腫鬚蟹對其生活環境的特殊需求,成為螃蟹學者公認的稀有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