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說】匿名的伙伴:牛墟筆記(三) 一九七八、八、六北港 | 環境資訊中心
牛年特刊

【牛小說】匿名的伙伴:牛墟筆記(三) 一九七八、八、六北港

2009年01月26日
作者:丘延亮

(三)

「幹你娘,你這個蕃仔就是蕃仔, 叫你下來,你不下來,這個番仔,幹你娘,看你下來不下來!」

「你罵什麼,罵牠有什麼用?再罵牠也聽不懂!」有人說。 眾人嘩笑,議論紛紛。

原來,在一輛卡車上,一隻黑白混雜的外國品種公乳牛,前腳撐得筆直,脖子死命把韁繩向後拽,下身厝到車板上,硬是不肯下來。牛主在十步外拔河似的,一邊拖,一邊破口大罵。旁邊的人東一句來西一句:

「這種蕃牛就是脾氣壞,既然來都來了,還有什麼好脖子硬的。別人都乖乖下來,你死倔著有什麼用?」

「這種死番牛真是沒有用,講也講不聽,罵也罵不來,還挨不起打,不能駛車,也不能拖犁,又要吃得多、吃得好。」

「天生是乳牛,又是公的,還有什麼話講,不認命又怎麼樣?」

罵都不聽,還聽勸?

車上那個外國種,撐得指粗的筋脈爆了額,撐得銅鈴大的牛眼發了直,情願教人拽倒,拖拉著滾下地來。

「這種乳牛也是要賣去宰的?」

「是呀,不然要怎麼樣?」

「外國種的肉牛不是比這種乳牛好嗎?」

「肉牛哦,養那個虧多了。有人虧了財產去。」

「怎麼會這樣?」

「那種外國肉牛啊,來到我們台灣水土不合,一邊餵一邊死,有的一厩死剩不到三隻。在那個時候,牛肉貴嘛,一隻牛要五、六萬或六、七萬。外國辦來的便宜,一隻二、三萬。所以有人就專養外國肉牛,養到後來,不時餵著餵著,不時死去,結果幾千塊錢賣掉。很少了啦,現在很少人再養了啦,現在宰肉的都是我們本產的!」

當然,肉牛的問題絕不這麼簡單,除了推廣時,每一個技術性的環節外,島內整個供需的態勢,以至於國際性的市場失調都是不可抗力的強大因素。然而,就「水土意識」這一點而言,敢說不能從上面樸素的議論中,獲得一些正面的啟示嗎?

畢竟,我們和土地分不了家的鄉民,是以生活的和傳承的實際經驗來理解事物的,這裡面容得下多少高論?這樣的認知方式又能拿什麼來替代?

多少百年來,最起碼在景觀上,這塊土地,耕它的牛、駛牛的人,是那麼緊密和諧的一體。它們共存共榮,相互瞻養,形成一個共生的完整生態系統,也造就了我們的文化及其特定的氛圍。毋怪乎他們認同自己和自己的土壤一般的認同他們的牛,就是拿牠來宰肉時也不例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