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包括棲地破壞、過度獵捕、化學污染、氣候變化及外來物種(exotic species)等五項。其中以龐大的人口壓力與開發所造成的棲地破壞最為嚴重,但是對島嶼地區而言,外來種生物的入侵反而是當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威脅,例如夏威夷鳥類的滅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外來的囓齒類動物及鳥類帶來的疾病所造成。
外來種通常指非天然分布或遷入者,而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是指一個物種,經由人類活動,造成該種存在於原本的分布地區以外,且該種造成的傷害能為害到經濟、農業及個人資源;入侵種是指由分布地區以外引進的外來種。
大多數的外來種生物常因水土不服而死亡,但是適應能力強的存活物種加上外在環境的配合,外來種就大量繁殖,並造成危害而變為入侵種。變為入侵種的外來生物常具有下列條件:強勢的散布能力、較強的繁殖力和環境適應力、與原產地相似的棲息環境、在入侵環境缺乏天敵和競爭對手、流行的寵物或適當的餌料生物。
臺灣島上的生物因長期與其他地區隔離,生物因獨立演化而缺乏侵略性,遇到外來入侵者易遭其淘汰。同時臺灣的島嶼生態體系脆弱,加上近年來因棲息環境的破壞提供外來生物更多可趁之機,其中人為不當引進昆蟲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衝擊亦頗為嚴重。
外來種生物並非無一是處
許多人對外來種生物都是採取排斥的心態,事實上在生活周遭,我們經常利用外來生物,例如美國估計約有5萬種外來物種,譬如引進的玉米、小麥和稻米等農作物和畜牧業引進的牛和豬,提供美國98%以上的食品,總價值每年約8,000億美元。其他在世界各地引進用於景觀復育、生物防治、運動競賽、災難搜救、伴侶動物、寵物飼育和食品製造。外來種昆蟲應用較著名的案例要算是澳洲引進糞金龜分解畜牧業所產生的大量牛糞,解決了畜牧業生產上的困境與相關生態議題。
臺灣在昆蟲利用方面,農民用來生產蜂蜜、蜂王漿及花粉的義大利蜂(Apis mellifera)就是引進的外來種昆蟲,早年苗栗及台東地區農民用來生產蠶絲的家蠶(Bombyx mori)也是引進的外來種經濟昆蟲。在害蟲防治上,1985年姚安莉博士自夏威夷引進東方果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幼蟲的寄生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控制東方果實蠅的族群量。
這兩年來臺灣也自泰國引進雙色出尾蟲(Cybocephalus nipponicus)來防治蘇鐵白輪盾介殼蟲(Aulacaspis yasumatsui),期望藉由雙色出尾蟲的捕食作用來控制介殼蟲的危害。從國外引進的麵包蟲、蟋蟀及臘蛾等餌料昆蟲,也對養殖業及寵物飼育帶來方便。這些外來生物都給人類帶來顯著的利益,但是如果管制不當,往往就造成嚴重破壞。因此我們必須對外來種昆蟲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衝擊有正確的認知。
外來生物入侵造成之衝擊
一、棲息地的競爭
立足的外來生物大量繁殖後,常佔據大量本地物種的棲地,本地種因競爭力降低而逐漸遭淘汰,在臺灣的外來種昆蟲中最富盛名的是紋白蝶(Pieris rapae),在1960年代以前牠的數量與危害程度都不嚴重,當時危害臺灣十字花科蔬菜較嚴重的是臺灣紋白蝶(Pieris canidia),1960年代之後紋白蝶逐漸取代臺灣紋白蝶成為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臺灣紋白蝶蝶則退居遮蔽度較高或中高海拔地區。
串珠環蝶(Faunis eumeus)1997年發現於基隆海門天險,目前族群已往臺北盆地方向擴張。串珠環蝶可能源自華南地區,因近年來日益頻繁的兩岸貿易接觸而侵入。本種在臺灣已知的寄主包括菝契科的平柄菝契及仙茅科的船子草,由於本種在其他地區可取食包括香蕉在內的多種單子葉植物,將來或有可能隨分布擴大而危害作物及園藝植物。接著鳳眼方環蝶(Discophorasondaica)也在1998年發現於基隆海門天險,發現時數量雖然不多,其後本種的分布卻迅速擴大,2003年已進入臺北盆地,並成為竹類植物上數量最多的蝶種。目前在大臺北地區都可見到其蹤跡。由於本種行動敏捷,對環境品質要求不高,加上以多種竹類為幼蟲寄主植物,因而有可能取代其他以竹類為寄主植物的蝶種而成為優勢種。
二、破壞生態平衡
立足的外來種生物通常適應性極強,非但無法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反而形成反淘汰。蘇鐵是常見的景觀植物之一,由於造型獨特,因此被廣泛種植,成為都市景觀中最常見的物種之一。2000年蘇鐵白輪盾介殼蟲的出現,使得蘇鐵受害枯死,一隻雌蟲75天的存活期會生出超過100顆卵,卵孵化30天便成熟得以繁衍下一代,而且介殼蟲具翅會飛,所以只要有介殼蟲出現,全區的蘇鐵都無一倖免。蘇鐵白輪盾介殼蟲危害蘇鐵全株,包括葉片、莖幹及根部等,常在葉片基部、葉軸和羽狀小葉的下表面吸食汁液,使葉片黃化枯萎、脫落,嚴重可導致全株枯死。
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於2003年發現於桃園與嘉義地區,入侵紅火蟻的外觀跟一般家裡常見的螞蟻類似,其蟻丘特徵為高於10公分以上或有大片沙堆狀隆起,從上方看不出有螞蟻出入孔的蟻巢,觸碰內土會有大量螞蟻冒出,其內部有蜂巢結構狀。
入侵紅火蟻的名稱來自於被火蟻叮咬後會有如火灼般的疼痛感而得名,但紅火蟻的可怕來自於被叮咬產生的膿泡,體質敏感者會產生全身過敏的反應,嚴重的還會引發休克甚至死亡的危險。
入侵紅火蟻可能造成財產及農作物上的損失、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於個人性命也造成威脅,加上繁衍快速,已造成相當大的威脅。入侵火蟻會對生態環境中土棲的動物造成傷害、取食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與根系,影響作物的成長與收成,造成損失,且會叮咬人類(下週待續)。
※ 本文轉載自由林務局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之《外來種防治教育專刊:動物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