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28日
摘錄自2009年4月28日自由時報台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每年4、5月是保育魚類高身鯝等魚類洄游卑南溪上游的高峰期,農田水利會為使魚能順利洄游,近年來在池上圳陸續進行改善工程,逐漸收到成效,魚兒順著魚梯上溯景況再現。
每遇枯水期,台東農田水利會擷取卑南溪水,供池上、關山等地農民灌溉,但早期水利設施只顧農民灌溉,忽略溪流生態保育,舊池上圳進水口缺乏魚類洄游上溯的通道,魚兒力爭上游,卻尋無回家路的情景時常上演,引起保育人士質疑取水措施失當。
從2005年起,農田水利會投入上千萬元,結合生產、生活及生態的「三生」觀念,先後進行池上圳進水口興建工程、導水路生態工法試辦工程及魚梯工程,讓高身?魚、日本禿頭鯊、何氏棘 魚等珍貴魚種,在枯水期或溪水斷流時有條回家的路。
水利會池上工作站站長黃昆合表示,部份洄游魚類循著溪水上溯前進,部份則順著水利會的魚梯工程往前進,兩、三天前,南橫山區降下不少雨量,隔日馬上有洄游魚類在魚梯裡跳躍前進,魚梯工程開始發揮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