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公平貿易 Beat!為世界而鼓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響應公平貿易 Beat!為世界而鼓噪

2009年05月08日
本報2009年5月8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每年5月第二個週六是世界公平貿易日,台灣在今年的5月9日舉行第二屆慶祝活動,並首度展開國際串連,同時向世界傳達一項重大訊息:國際公平貿易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lternative Trade,IFAT)於2008年正式改名為WFTO(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

「Big Bang - Beat!為世界而鼓噪」是這次活動的主題,由此延伸的是公平貿易內在三個核心概念:打擊貧窮、氣候變遷、經濟危機。很多人能夠理解打擊貧窮這件事,但氣候變遷與經濟危機為什麼跟公平貿易扯上邊?記者專訪了台灣首家取得公平貿易特許商資格的「生態綠咖啡」創辦人徐文彥,從公平貿易的概念開始說起……

Big Bang雇傭關係 或是夥伴關係

許多人會誤以為公平貿易是減少生產者與最後銷售商中間的轉手過程,以減少每一次轉手增加的成本。其實公平貿易並不約束產品成為商品的過程中,究竟會發生幾次再加工,對於公平貿易而言,它們企圖改變市場經濟的做法,是從根本執行,也就是在生產端給生產者較多的酬勞。相較於直接金援,給予較多酬勞代表了「肯定勞動價值」。

對第三世界國家而言,小農每天面對的是生產和生計的問題,對於經濟作物外銷價格過低,小農沒辦法承擔轉作的成本,只能以傷害土地的方式增加產量。在供需關係底下,小農沒有談判的空間只能接受。公平貿易給予小農較多酬勞,以咖啡豆農民來說,較多的酬勞可以讓他們不需要為了增加生產量砍伐森林,同時也鼓勵他們將焦點集中在品質而非數量上。

除了在生產端上給予較多報酬,中間的每一道加工手續都必須經過稽核,過程則是公開透明,保證它的可責性。因此公平貿易認證生產的棉花,在製成衣服的過程中不會經過血汗工廠,而消費者買到的問題商品,也都能找到負責人。

回到「肯定勞動價值」,公平貿易的做法是開出一個「收購價」,也就是說品質最低的商品都至少能有這個收購價格,這個價格由「標準審議委員會」來裁定,委員會則由三方組成:生產者、倡議者(NGO、學者)與貿易商。當生產者也成為制訂價格的一分子,生產者、加工出口商、經銷商等所有納入此一生產鏈中的人,不只是雇傭關係,更是夥伴關係。另外收購商必須先預付六成的金額,保障收購市場,讓小農不會害怕辛苦的成果沒有人買下。

打擊貧窮當然是公平貿易的出發點,經由打擊貧窮的方式,減少亞熱帶地區雨林砍伐的數量,也達到抑制全球氣候變遷的目的。

至於為甚麼又可以和經濟危機扯上關係?一般的自由貿易市場上,經濟作物價格由紐約的期貨市場來決定,至於價格怎樣判定,則是期貨市場自行預測三個月後貨物價格升降情況,以此決定貨品的價格。以未來趨勢決定的方式嚴重威脅小農生產的保障,舉例來說,一磅咖啡豆約0.8到1美金,假設期貨市場預計供過於求,因此壓低咖啡價格抑制生產,小農無法承擔貨物價格壓低帶來的損失,只能尋求更便宜的生產方式或是更大量的生產範圍。

但是當標準審議委員會制定了一磅1.26美金的咖啡豆價格後,小農保證他們的貨品有銷售對象,而且獲得較多利潤,因此能夠累積資本,改善生活狀況。當然如果只是簡單的改善生活,很多NGO都在努力,公平貿易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支付較多的勞動報酬做為一種誘因,公平貿易企圖改造第三世界國家的社會力。

由下而上的改革力

一個富裕國家補助自己國內農業的預算大約十億,而補助國外的金額卻很少。目前非洲國家佔全球貿易量1%,比例如此之高是因為他們的貿易量非常龐大,以公平貿易的方式購買當地產品,可以讓當地的貿易額提高,卻不增加出口量。既改善經濟環境,又不致於讓當地增加產量傷害環境,比起直接金援,能達到更多面的幫助,另一方面不是由上而下,而是以當地居民為出發,由基層組織向上改造。

為了改造社會力,公平貿易在認證標準的執行上嚴格把關。首先,公平貿易認證有排富條款,不是小農的話無法加入。另外,這些加入的小農必須遵守禁用童工、男女平等、並以民主方式成立合作社。如此才能由下而上解決貧窮、改善依賴金援的狀態。

另外,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兩大指標分別為:識字率以及死亡率,由於第三世界國家缺乏基礎建設,醫療及教育設備都不夠,識字率無法提升,當地人民便無法脫離貧窮狀態;另外醫療設備的闕如,讓醫療環境沒有得到改善。

為了改善當地基礎建設,公平貿易成員所支付的認證費和授權費,便成了當地社區發展基金。而這些基金可依照當地貨品銷售狀況按比例調升,以此做為一種獎勵機制,讓當地小農願意改善貨物品質。因此公平貿易的介入開啟一個循環,連結消費端和生產端,保障生產者較好的生活品質,同時組織生產者成為一股社會力,讓生產者從貿易關係中的被動接受者,轉型為主動參與的角色。

消費者運動

東西便宜,可能相對也有較多的風險。因此消費者需要被教育,負擔合理的成本才有可能享受安全有品質的商品。公平貿易並非利潤的重新分配,基於肯定勞動的價值,「每一個勞動過程中的介入者都需要得到合理的報酬」。當生產者與消費者,不再只是買賣的貿易關係,而是共同參與商品生命歷程的夥伴後,彼此著重的不只是商品的價格,而是它的價值。

自由市場底下,不論是生產者或消費者其實都沒有多大選擇。第三世界的小農距離市場太遙遠,加上沒有議價的能力,在自由市場規則底下,價格由只能任由西方世界制定,而對於未來價格的預測,肯定是以跨國公司本身利益的最大化為原則,勞動力本身的價值在這個商品價格制訂的過程中提前被取消。另一方面,市場上充斥各式商品,但就本質而言消費者的選擇受限於各大廠商,它們希望消費者購買怎樣的產品,便創造出一種需求。

公平貿易則是希望在重拾勞動力價值的前提下,找回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自主性,自主選擇更好的品質、更少的污染,以及更有價的生活方式。

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

Beat!鼓噪全世界公平貿易歷經60年的發展,有幾次大幅度的變革,從最早屬於教會的宗教活動型態,到運動性格強烈的另類貿易組織(ATOs)與小規模的世界商店串連(World Shop)。1980年代起,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親近公平貿易產品,於是公平貿易走向標籤的過程。有別於原本公平貿易商品僅止於固定的個人商店,在大眾生活中不易購得,基於這原因,公平貿易試圖走進主流市場,創立公平貿易的「標籤」,標籤背後代表著生產標準以及消費者辨識的基準。

1989年國際另類貿易聯盟IFAT(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Alternative Trade)成立,此時有些國家對於大宗農產品部份有標籤認證,但各國標準與標籤識別不一,造成消費者對於公平貿易的信賴感與商品的辨識度都無法累加,公平貿易市場難以跨越瓶頸。有鑑於此,急於協助廣大農民免於淪為全球化下犧牲品的有識團體於1994年開始特別針對大宗農產品倡議跨國性的標籤整合,於是1997年從IFAT獨立出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airtrade Labeling Organization,簡稱FLO)。2002年FLO整合了100多種產品的認證標準,並於2003年推出全新、全世界通用的小黑人標籤。自此之後,FLO所認證的公平貿易商品,因為標準與標籤的統一,無論是消費者的信賴感、商品的識別度都大幅度的提昇,公平貿易的運動能量也因此匯聚,蓬勃發展。從2003年之後,FLO體系的貿易額每年以50%的幅度成長。

有鑑於FLO在標籤體系的成功經驗,完善的認證體系與標籤識別讓越來越多的小農與土地因為公平貿易而受惠。IFAT於2004年推出了FTO Mark,但僅限於生產團體的識別而非產品,眼見FLO Mark的成果,IFAT於2008年斯里蘭卡的年會中決定,正式更改IFAT的名稱為WFTO(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並且將FTO標籤應用於手工藝品上,要讓認證系統與行銷體系的整合更完備,並研議先在美洲與亞洲測試市場,積極透過標籤的倡議擴大WFTO的貿易量。

「Beat!為世界而鼓噪」則是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更名後的初聲試啼,在2009年5月9日這天,經由各地串連讓鼓聲不歇,以接力方式讓公平貿易引起共鳴。透過公平貿易這樣的介入方式,將各種力量串連,用消費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