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再鬆綁縮為3公頃 都市搶建地 農地當祭品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開發再鬆綁縮為3公頃 都市搶建地 農地當祭品

摘錄自2009年11月2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內政部營建署10月底公告「都市計畫農業區變更使用審議規範」,將原本申請變更使用土地面積均不得小於5公頃,修改為省、縣、直轄市不得小於3公頃,鄉街計畫、鎮與特定計畫則維持5公頃。此外,變更為工業區者,其公共設施及公共設備等用地佔變更使用總面積的40%,下降為30%。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認為,申請標準放寬下,小型開發案更容易過關。傳統都市發展的思維,把農地視為「未來發展區」,優先被犧牲、放棄,但完整都市計畫應有農業區,尤其在極端氣候下,更形重要。

政大地政系主任徐世榮指出,如此公告,恐怕更令人擔憂關渡平原面臨強大開發壓力。反觀日本,原本都市計畫無農業區,但近年面對環境變遷,轉而規定都市必須要有「生產綠地」,提供市民農作體驗及防災功能。

營建署解釋,把申請面積縮小,是因為整合大面積有困難,經濟部工業局希望能放寬讓農業縣的小工廠合法經營。農委會企畫處長廖安定強調,都市零星農地釋出,是考量到農業生產安全,若工廠、開發場址旁就是農地,恐怕令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