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破壞黃河濕地 劇組為何屢變「環境殺手」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水滸》破壞黃河濕地 劇組為何屢變「環境殺手」

2010年01月12日
摘錄自2010年1月11日新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近日,新《水滸》劇組因未經審批進入有「鄭州之肺」之稱的黃河濕地拍攝,並對環境造成破壞,被相關部門責令停拍,劇組也招致輿論聲討。網友將其同前不久新《三國演義》劇組污染浙江永康近30萬人飲水水源事件相提並論,還有網友總結出近年來破壞環境的十大影視劇。

影視劇組為何屢屢變身環境破壞者?有業內和相關人士表示,劇組自身管理不善和外部法規不全、監管不嚴、處罰不力等都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若要遏制此類現象,需要完善相關法規,並加大對肇事劇組的處罰力度。

鄭州黃河濕地管理中心防控科科長段志強說,新《水滸》劇組對濕地造成了多方面的破壞,40多畝原生態濕地遭到踐踏,野生紅柳遭馬匹啃噬嚴重,大型機械和人員進入濕地使濕地土質變硬,而且所產生的噪音也影響到候鳥的正常生活。

根據2008年8月實施的《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在黃河濕地核心區和緩衝區內,除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等科研活動外,禁止開展任何其他活動;即使在可以進行參觀考察、生態旅遊、原有物種以及珍稀動植物養殖等相關活動的實驗區,其所從事的活動也不得污染生態環境、破壞生態資源或者影響景觀,並必須依法辦理有關批準手續。

目前,鄭州黃河濕地管理中心正在對濕地破壞情況進行取證、調查和評估,最終將根據調查結果作出綜合處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