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益信託」遇上「審議式公民參與」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信託

當「公益信託」遇上「審議式公民參與」

2010年03月23日
作者:溫于璇、孫秀如

公益信託強調的是,以民間自主的力量來進行社會公益。而審議式公民參與,理所當然強調的是,公民參與的討論機制。當這兩方都強調「公民力量」的概念結合時,又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公益信託的公眾參與──做公益
要跟上國際腳步、真正邁入永續社會,台灣近年來非常積極推動公益信託,讓公益信託中「公眾參與」、「公益性明確」與「恆久保存」等特色,作為自然環境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利器。然而台灣的公益信託目前僅為由銀行業者擔任受託人的財務型信託,與全球行之百年的民間參與、民間發起的事務型信託有所差距,專業民間團體也無法有效受託管理重要文化、自然資產。
因此,公益信託法律關係與設立監督權責的釐清、相關法律與制度的健全、信託營運管理經驗的累積及社會認知的推展皆是當前重要的工作。綜觀這層層需要解決的困境,皆有賴政府、民間組織、民眾有更多有效對話的空間與合作,形塑台灣在地公益信託願景與政策推動的可能,進而實行有效行動計畫,增進台灣公益信託之發展。

審議式公民參與──講道理
審議民主在台灣已經有許多舉辦經驗;攝影:呂家華(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理事長)在真正民主社會中,政府的政策或法律制訂須要讓所有受到此決策所影響的公民們認同,更重要的是讓公民可在資訊完整下討論及溝通,並共同參與政策決定。而審議式民主公民參與機制就是讓參與者在包容、平等和資訊充分的條件下,進行公開的討論公共政策,你可以提出合理的意見來說服他人,也需要在尊重他人的立場上來聆聽、理解別人的意見。透過這種「講道理」的公共討論所形成的意見,是公民們審慎思辨之後所產生的「優質民意」,比較傳統的公民參與模式,也更能呈現社會的重大關切、核心價值和多元觀點(願景工作坊--公民審議參與的新興嘗試,李翰林,2007 )。
在審議式公民參與上,常會採用的討論方式有:世界咖啡館、願景工作坊、開放空間會議等,依據討論的目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會議方式,以下就針對願景工作坊及世界咖啡館會議來進行說明:

世界咖啡館

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é),乍聽之下似乎是自在的坐在咖啡廳裡,悠閒品嚐著各國風味咖啡的場所,然而,若把「討論、交流」的情況加入這樣輕鬆的情境裡,可以想像出這是一場擁有許多「對話及火花」的討論時刻。 沒錯,世界咖啡館就是一種新型態的會議模式,從輕鬆氛圍中開啟智慧匯集的平台,不像一般會議單向枯燥的傳播訊息,而是在開放的空間,讓「對話」成為核心流程。而參與者可以透過對話交流自身的看法,然後將對話連結重組,找到全新的觀點或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盲點,匯集眾人的集體智慧後,發揮體驗集體創造及合作的初步共識。

願景工作坊

願景工作坊則是針對特定議題的未來可能發展,提出討論與看法。參與者根據他們的經驗,檢視這些願景,而會議重點在於收集參與者對於討論議題的看法與認知,以及與會者對於未來發展的態度與他們關切的項目。經過批判、提出觀點與思考願景的過程,提出他們的看法與可行的行動計畫,再經過互相票選產生最獲支持之行動方案,形成未來政策的建議,提供政府之政策參考依據。

當信託與審議式民主相遇──公益信託的願景計畫

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O)Mr. Oliver Maurice2010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積極與審議式民主數位典藏行動網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合作,以審議民主公民參與的概念,邀集政府單位、民間團體、國內外學者專家與一般民眾,一同開啟公益信託之有效對話空間,透過「世界咖啡館會議;The World Cafe」、「焦點團體座談;Focus Group」與「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等三種審議式民主公民參與討論方式,分別在台灣南北兩地召開會議,有效集結各方意見與討論,特別在對公益信託的充份討論與理解下,真正攜手共同改善台灣的公益信託環境,並落實公益信託的公益性,讓審議式民主的討論方式展現公益信託「公眾參與」、「目標明確」與「資訊公開」的特性。
本專欄自4月份開始,將陸續整理審議式民主公民討論會議過程資料及國際國民信託專家Mr. Oliver Maurice來台專文,呈現給環境信託專欄讀者,也請各位讀者持續鎖定本專欄,並準備參與5月中旬的願景工作坊會議,集眾人之力,作公益。

註:本公益信託願景計畫及國際國民信託專家來台講座,活動訊息請見環境信託網站

延伸閱讀:
INTO 愛爾蘭 走進國際國民信託的世界
願景工作坊──公民審議參與的新興嘗試
公民審議氣候變遷 台灣公民向世界發聲
公民審議 開啓各界對話平台
環保運動=街頭抗爭?公民審議看見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