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2010年聯合國發佈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世界各國紛紛承認未達成2002年訂定的目標,在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上)、(中)篇,我們看到台灣在生物多樣性保育方面的努力成果,但不足之處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傷害顯然仍遠大於此,究竟我們面臨了什麼難題?因應國際間生物多樣性保育聲浪,政府、民間又該怎麼做?
國際間承認失敗,台灣呢?
國際間所承諾的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究竟成功了嗎?儘管各國政府與民間在這近十年來,投注了相當多的心力推動相關工作,但是在正式發表的第三版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卻指出,生物多樣性仍在持續流失中,而且許多生態系可能因為人為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加成作用,而逼近所謂的「轉折點」,一旦超過此轉 折點,生態系的組成就會大幅改變,無法回復原有的生態功能與服務。也就是說,國際間已承認2010目標失敗,且已積極展開尋求下一個十年「2020目標」 制定及達成的行動。
再來看看國內,由以上所述,可見在過去十年間,我國政府和民間為維護與永續利用本土豐富而特殊的生物多樣性,的確做了許多努力,且已陸續有些具體成果。但是氣候變遷、過度開發、污染、入侵種,和不永續的資源使用與消費行為等威脅並未消失,甚至可說威脅日盛。
最受矚目者,就在國際間迎接522生物多樣性日來臨,大幅檢討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成果之際,台北202兵工廠綠地傳將釋出給中研院及財團,引發軒然大波。同時期另一場景:即使有上千頃閒置工業園區,苗栗縣政府仍無視當地農民保留農地的意願,執意在後龍灣寶里良田蓋工業區,使曾種出「冠軍西瓜」的良田可 能變為生產橡膠和化學原料的工業區。也是在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夕,台大環境污染預防與控制科技中心研究團隊提出一份報告,指出台灣環境負荷居全球之 冠!但面對中央或地方政府動輒以「經濟開發」為名,犧牲土地健康和在地居民的生活,民眾和環保人士為了守護家園及國土的未來,只能自力救濟、走上街頭,如 此場景多年來屢見不鮮。
同樣的例子,一直在台灣的各個角落不斷發生。對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影響,可以林務局保育組管立豪組長的舉例以窺之:「棲地生態對物種的保存十分重要。但最近針對北部溼地所做的生態調查發現,多年前宜蘭溼地水蛇數量很多,但由於農藥濫用,如今僅剩個位數!」管立豪透露無限遺 憾:「再以桃園某一溼地為例,一個月前去調查,生態十分豐富漂亮,下個月一去,發現已被填掉,溼地不見了,當地物種也沒了!」而南部情況又是如何?日前調 查團隊在大田埤附近,竟然找不到一隻水生昆蟲!
「這些物種看似與人類生活無關,但牠們都是食物鏈的一環,任何一物種的消失,都可能引發排山倒海的連鎖效應,影響整個大自然的平衡!」管立豪痛心指出。
國土復育保安斷不可缺少生物多樣性
我們不禁要問,生物多樣性既然是國家永續發展目標之一,為何會一方面國家重要溼地劃設,另一方面又在當地興築火力發電廠的矛盾政策出現?在彼此衝突之下,生物多樣性會輕易被妥協犧牲嗎?
可以想見,目前生物多樣性只是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下九個分組其中之一,其他還有很多分組例如國土規劃、經濟建設、經濟及產業發展等。在各部會不同的分 組目標及執行策略上,若無法有更高的法源來協調出兼容並蓄的策略和方案,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和經濟建設之間將成為永遠難解的課題。
「目前主要缺乏較上位的政策,來規範彼此衝突的情況。」台大生態演化所李玲玲教授就提到,未來若能通過國土規劃法,即可以台灣的現有地質地形狀況,針對哪些是生態敏感區,哪些是地質或災害敏感區,皆可在國土規劃法中予以規範,並對地質良好區域,允許不同程度的開發。
我們不禁要呼籲,政府各部會及縣市政府開發單位應該更明確的了解到,生物多樣性已不只是傳統的物種保育,而在更積極的促成生物資源的永續維護及利用。以國土保安的最高層次而言,中央各縣市政府做一合理的土地規劃,更應將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納入規劃思考,因為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具有防災減災的作用,如果能將此目標 一併納入國土規劃中,讓可開發區獲得適度開發,不能開發的生態或災害敏感地區則予以保留,以達到永續利用,而這也正是生物多樣性的願景;如此,將可不再發生各部會間、中央及地方間、政府及民間,長期陷於開發及保育不同調的拉扯戰中!
※ 延伸閱讀: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上)、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中)
註:本文旨在簡介並討論政府各部會針對生物多樣性工作的推動成果,有關民間豐富具有創意的保育成效,將於7月中旬陸續引介給讀者,敬請期待。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