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生物多樣性 新策勢在必行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名古屋生物多樣性 新策勢在必行

2010年10月21日
作者:邁克沙納罕(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新聞官)

圖片來自habitatnews前言:時值各國政府正聚集日本名古屋,商討控制物種流失的新途徑。邁克‧沙納罕講述了他在沙勞越森林的親歷,指出樹林銳減,動物消亡和當地人生計相輔相成的關係。

「熱帶森林還能提供我們常用的藥物資源,甚至提供一些可治癒糖尿病、瘧疾、心臟病等疾病的藥物。目前發現的抗癌藥物超過三分之二來自熱帶雨林植物。」

1990年代末,我因學習雨林專業的博士課程,在婆羅洲沙勞越(屬馬來西亞)的藍比爾國家公園住了18個月。

不知道你是否體驗過在熱帶雨林的生活,那地方實在是令人流連忘返。一切是那樣的生機勃勃,每天都能遇見新的驚喜。

我工作所在的森林很小,不到70平方公里,而且裡面的野生動物不是被獵捕就是因為周圍的棲息地流失而減少。然而這裏的樹木之多卻堪稱舉世無雙。

在這個森林裏,1公頃的區域就包含多達800種不同的樹種。相比之下,整個英倫三島上僅有36種本土樹種。

當地土著對沙勞越森林的情況瞭若指掌。對他們來說,每一顆樹都有自己的名字、用途和價值。

這兒的沉香樹的木材可生產出的香味撲鼻的樹脂,在中東每公斤可賣到數千美元。還有名為莫蘭蒂的幾十種樹種,都是東南亞最重要的木材樹種之一,另外野生果樹樹種也有幾十樣。

還有達邦樹,蜜蜂喜歡在上面建蜂巢。因為達邦樹高達80米,有光滑的樹皮,因此愛吃蜂蜜的小狗熊便爬不上去。土著伊班人並沒有被此樹的高度嚇倒,他們爬上去,用煙來嚇跑蜜蜂,然後摘取蜂巢。

森林還給當地居民帶來其他好處,儘管並非全是那麼立竿見影。比如每天晚上,這裏的小蝙蝠就會飛上天空,把數以百萬計的昆蟲剷除,包括穀物害蟲以及會傳播登革熱的蚊子。

白天,蜜蜂、蝴蝶和甲蟲離開森林,飛往農民的田地,給重要的糧食作物授粉。

鳥類,狐蝠和猴子也會給許多植物播種。這些植物都是當地人世代相傳的藥用植物,而西方科學如今也證實了這些植物的藥效。

森林還有助於調節當地的氣候,確保清潔水的供應,並保護居住地抵抗洪水的侵襲。

但就像世界各國的政客一樣,沙勞越的政治家在制定政策時,並不把這些大自然的產品和功能考慮在內。

數十年前,沙勞越整個地區幾乎都被大大小小像我當時工作所處的森林所包圍。而現在,只有原來森林的10%得以保存下來。這10%幾乎全在國家公園內,政府設置了禁令,當地居民無法使用公園裏的資源。

如今,沙勞越的毀林程度之大體現的一清二楚。上週四,一場暴雨把森林內遭砍伐的大量樹木沖進拉讓河。這條馬來西亞的最大河流從婆羅洲一直流向中國南海,長達563千米,如今卻因伐木而大堵塞

河上伐木阻塞的長龍排了足足50公里。一個經驗豐富的鋸木廠經理估計,大概有30萬立方米的木材被沖進了水中。這相當於沙勞越每隔幾個月向美國出售的膠木數量,價值可達1.2億美元(7.97億人民幣)。

這不是自然災害。是人為砍斷了樹木,砍斷了高地可砍伐森林的最後殘餘。

這對沙勞越來說顯然是災難性的。但當地的政治家則因此成了百萬富翁,全然不顧當地大部分仍非常貧困的居民的生計,不顧他們就此失去了自己世代保護的自然資源。

熱帶雨林的好處其實遠遠超出國界,惠及其他國家。任由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會導致氣候變化,而森林可吸收和儲存大量二氧化碳,且森林資源愈是多樣豐富,就愈能發揮吸收的功效。

熱帶森林還能提供我們常用的藥物資源,甚至提供一些可治癒糖尿病、瘧疾、心臟病等疾病的藥物。目前發現的抗癌藥物超過三分之二來自熱帶雨林植物。

想想看,原本一公頃地就有800種樹種,現在被毀於一旦,我們過去在電影裏看到的生態復原就是今天的當務之急。

但森林並不是唯一遭到威脅的自然資源,其他如珊瑚礁、旱地草原、沿海紅樹林和深海環境都在日益消退。

環境和人類的福祉是相輔相成的,生物多樣性能為人類帶來巨大的機會,既有助於減少貧困,還能提高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但就生物多樣性的使用者及使用形式方面的政策和法律卻十分欠缺,顯示出人類還未完全挖掘出自然的潛力。

為了給環境資源估算價值,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蘇克德夫(Pavan Sukhdev)花了兩年時間研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自然界每年為人類提供價值介於2至4.5萬億美元的資源和收益。蘇克德夫稱,單就昆蟲等動物的授粉活動一年就值1900億美元。

只是這些價值都不直接體現在經濟評估和政策制定中,資源因此往往遭到過度開發。我們總期望有限的資源能滿足我們無限的增長需求,於是科學家警告說,如果我們繼續蠶食大自然這只供養我們的手,它將會反過來摑我們的臉。

因此這周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聯合國會議顯得舉足輕重。世界各國政府聚首以做出三個決策,這三個決策將決定我們當前這一代和後代是否能繼續享用自然界的饋贈。

會議將討論一份全面的十年計畫,其中包含20個具體可測量的大目標。一旦通過並頒佈,它將徹底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管理和溝通關係,從而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要在名古屋達成協定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流動,比如為了全人類的益處,資助發展中國家保護野生地區的生態環境。

這麼做成本固然會很高,但鑒於生物多樣性帶來的資源和好處對人類具有極高的價值,投資的回報必定遠遠超過支出。

其中第三個決策是制定新的國際規則,使之能提供世界生物資源的透明資訊,確保他們的原產國能從這些資源的利用過程中獲得合理的利潤。例如當一些公司利用植物或其他生物開發商業制藥時,需給予原產國適當的利潤分成。

這個新的資源獲取和利潤分享協議可以鼓勵各國保護森林和其他自然資源,同時使企業能在使用生物資源開發新產品時將可持續發展納入考量。

屆時在日本舉行的COP10(第十回締約國會議),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地球峰會」制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193個締約方將彙聚一堂,集思廣益共同協商。

自1992年以來,人們關於自然界對人類健康、生活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性的意識不斷增加。但於此同時,正如今年五月發佈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3》所提到的,自然世界的狀態卻一直在迅猛的下滑。

2002年,各國政府決心要在2010年之前大幅控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然而卻事與願違。這主要歸結於他們忽視了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本原因,包括對生物多樣性的真正價值缺乏瞭解,也未能在制定政策和計畫時加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條款。

在一個全新的、更艱巨的、設計更科學的計畫指導下,各國政府有望達成一個保護和利用地球生物資源的全球性協議,從而造福全人類。

關鍵是要對生物多樣性的問題進行充分的溝通--它為什麼重要?它的下降和喪失意味著什麼?有什麼解決辦法?這些都需進行充分的討論。

要切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必須強調生物多樣性對我們健康、財富和後代的影響,我們需要謹記人類是生命網的一部分,而絕不是獨立抽離開來的個體。

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放在如果我們管理有方,生物多樣性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而不是一味地講一些滅絕、毀滅的消極故事。

為此,環境與發展國際研究所(IIED)、國際鳥盟及蘇克德夫聯手發佈了一份口袋本珍指南,解釋自然財富在消除貧困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0月27日,環境與發展國際研究所、新聞國際和自然保護聯盟將在日本名古屋正式啟動生物多樣性媒體聯盟,它將引發對地球生命、人類健康和商業經濟影響重大的新聞的深入挖掘,拓展相關報導的品質和數量,不再讓地球生態資源繼續的無聲消亡下去。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8月19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