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獨缺蘇澳之聲 白米社區要公平對待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蘇花改獨缺蘇澳之聲 白米社區要公平對待

2010年11月09日
本報2010年11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蘇花改將穿越白米社區,改變當地景觀。圖片來自:白米社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永春里的白米社區,離「蘇花改」(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起始點不遠,蘇花改計畫以高架道路開過社區,白米社區將隨之改變面貌。當全國上下將焦點定睛在花蓮人的需求時,這個社區1500人的需求卻未得到回應。

同樣遭梅姬颱風重創,長久以來飽受砂石車、油罐車衝擊之苦,蘇花改的興建使得白米社區繃緊神經。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瑞木以及專員鄒金玉,每次蘇花改的環評會議一定到場,事前勤做功課,會議中不斷苦口婆心,希望開發單位能注意到這個社區的遭遇以及開路帶來的衝擊,並能獲得公平對待。

白米路段高架起端路段。圖片來自:白米社區。11月1日第二次審查會議中,林瑞木提出將當地列入環境敏感區,重新啟動相關生態地質調查、提出環境保護策略替代方案、以及在高架橋下設置平面道路作為補償等意見,但並未受到重視。

林瑞木表示,蘇花改蘇澳東澳段隧道、土堤、高架等路段區域,目前皆有山壁落石與淹水現象,造成白米溪周邊山區多處坍方,肉眼可見即超過13處,敏感的地質,使得居民的生活壟罩在淹水與土石坍方陰影下。鄒金玉說,當地居民對開路十分憂心。

白米社區。 圖片來自:白米社區。而蘇花改之環境影響評估,針對蘇澳東澳段並無環境敏感相關評估,林瑞木認為貿然執行,非常危險。

此外,蘇澳至東澳段是人口密集地區之一,路線計畫貫穿蘇澳主要河川(蘇澳溪、白米溪),但因河川長期遭受工業化的破壞,地質敏感;沿著白米溪的高架路段長達2.5公里(從蘇澳市中心經過永光、永春、永樂的3個里),有豐富的人文產業,研究調查資料卻未反映。

依據宜蘭縣政府請開發單位所進行的景觀模擬圖,發現其建築量體很大,恐切斷沿路天際線,也將阻斷居民與溪流活動的空間。

林瑞木也對蘇澳東澳段的環境影響評估調查不確實、評估不明確,表達強烈的抗議。

堤防左側為蘇花高架,右為蘇澳溪生態。此地遇大雨則積水;地質是否能承受高架道路以及橋墩?圖片來自:白米社區。鄒金玉補充說,白米社區位居蘇澳溪邊緣,每逢大雨,大量的雨水常造成淹水,擔心未來會溢出河堤。另外,他也質疑當地土質是否能經受得起高架道路施工及橋墩重量;而橋墩與橋墩之間的距離有多長?有多少座橋墩?橋墩的施做會不會影響當地的水文、截斷水路?這些問題未得到回應,令居民難以安心。

鄒金玉也提到,蘇花改工程有1/3段在宜蘭端,漢本隧道以及永春隧道即在蘇澳,而永樂隧道地質破碎紊亂,安全評估是否足夠?未來隧道口要以土方做土堤,開發單位雖表示使用鐵路運輸,但仍須嚴加監督,「如果是大卡車就不得了了」頻繁的卡車車次勢必瓦解當地民眾生活以及交通安全。

景觀池上將有高架道路。圖片來自:白米社區。鄒金玉表示,因為工程設計尚未完成,未見設計內容,實在無從得知居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衝擊。未來的民眾說明會,要求必須在宜蘭端也辦一場,一定要充分說明施工內容與過程。公文也應會當地社區協會代表,讓當地民眾能充分參與。

鄒金玉說,從來沒有說反對這條路,只是希望謹慎評估,不解為何被媒體稱為反對者,只是希望開發過程能更謹慎,確保不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並要求施工安全。對於白米社區長期不被尊重,在蘇花改議題上也被忽略,他覺得非常無奈。

鄒金玉也說開發單位世曦工程顧問公司曾於環評會後了解白米社區的需求,並承諾9日現勘。

大車穿梭  社區長期蒙塵

白米社區位於蘇澳鎮西南邊,座落在山谷,以前又稱為白米甕。從日治時期起,因發展礦石工業,豐富的水泥原料,使得水泥廠林立,路上永遠充斥著數不完的砂石車。礦石工廠製造出來的灰塵,讓所有物品蒙上一層厚厚的土灰,連綠色植物也無法倖免,因而成為全國落塵量最大之地。

未來從木屐館看出去,除了水泥廠依舊,還將看到蘇花改的高架路段。圖片來自:白米社區。除了砂石車,社區中還有儲油槽,因此油罐車也奔駛其中。

隨著社區意識的抬頭,當地居民強烈關心自己的處境以及相關的環保議題,對於工業造成的空氣、水源的污染持續發聲;透過社區整體營造,白米社區以江某樹打造出木屐產業,以白米木屐村打響名號,白米社區發展協會專員鄒金玉表示,現在每年大約有13 萬人次到訪觀光。

而蘇花改帶來的挑戰,能否成為白米社區蛻變的契機?鄒金玉不置可否,但將之視為一個轉機,而關鍵在於環評是否謹慎,並能回答社區居民,這是不是個安全的「起點」?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