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讓國光石化殺了白海豚——中華鯨豚協會聲明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絕不讓國光石化殺了白海豚——中華鯨豚協會聲明

2010年11月12日
作者:中華鯨豚協會

2010年11月13日,全國生態保育、環境保護團體及學術、農漁民團體大串連走上台北街頭,向馬政府吶喊要求停止填海造陸興建國光石化的計畫。

俗稱八輕的國光石化建設案,如同麥寮六輕般,準備以填海造陸方式建設石化工業區,含括大城濕地之廣闊泥灘地潮間帶,填海範圍約3000公頃,但影響範圍超過8000公頃,無論是對彰濱灘地或海洋生態,都將帶來莫大衝擊。

石化工業是超高耗能、超高耗水、超高排碳的產業,與當今節能減碳、遏止氣候變遷的主流思潮大相違背,並將嚴重斲喪彰化沿海農漁民生計、也會排擠農業與民生用水、加重空氣與水源污染......,種種對百姓不利的舉措,卻只為了照顧財團利益及以外銷換算而得的一點點GDP「貢獻」來虛幻地呈現經濟發展的政績。

也許財團已經備足銀兩,覺得將來農漁牧業損失、水權損失、工安事件、污染事件、健康問題都可以像台塑企業一樣用金錢補償或疏通,他們的思維就是:天下沒有不能用錢解決的難事。但海洋棲地大變動、海濱生態大滅絕,那些生存於計畫範圍內不會吶喊、不會抗爭的生物,因為不會要求賠償就可以視而不見嗎?

中華白海豚是國際關注的海洋哺乳類動物,正是這次國光石化開發抗爭被凸顯的生態危機中的指標性生物。

中華白海豚在台灣的族群不到 100隻,根據調查分布於西部沿岸北起苗栗縣龍鳳漁港、南至台南縣將軍港,生活於水深不超過32公尺的狹長水域,其中95%出現在水深15公尺內的沿岸區域。其中苗栗縣南部至彰化縣北部,及雲林縣麥寮港以南至外傘頂洲西北側沿海為白海豚活動頻度較高與生殖育幼的二個熱點區域,而彰化縣彰濱工業區以南至麥寮港北堤間之海域則為南、北熱點間白海豚活動交流之必經廊道,國光石化建設案預定填海造陸的工業港區,正好位於此一廊道的中心位置。由於中華白海豚係以沿岸中、小型魚類為食,絕大多數(99%的機率)均在離岸3公里以內的範圍活動,因此國光石化之開發建設將有嚴重影響中華白海豚南、北交流廊道暢通之虞。

而填海造陸工程及國光石化生產後沿岸局部的嚴重汙染排放,都將造成中華白海豚沿岸棲地的惡化甚至消失,並且可能使得原來南北可以交流的族群分隔,根據專家估算,族群分隔將對台灣的中華白海豚族群造成不可逆影響,如果阻隔時間超過七年,就可能萬劫不復。國光石化工業區會只存在七年嗎?

或謂「海豚會轉彎」,意即中華白海豚碰到國光石化工業港區會自動轉往外海,但我們現在很清楚他們的生活範圍都在淺水海域,逼著牠們往深海域游去,不啻逼牠們進入非常態的空間,將嚴重威脅其生存。雖然海豚訓練專家提出可以嘗試行為訓練引導牠們游過外圍海域,惟國際上尚無先例,斷不能據以成為國光石化解決問題的方案。

開發單位所提出的一些減輕對策均仍屬試驗性質,無法去驗證及保證是否可以成功或指出成功的機率有多少。生態的複雜問題,其預測無法如水工物理化學方面之模擬,就更需要足夠的資料去作深入之評析。許多海洋生態之影響評估案常因資料證據之不足而難以作準確之預測。因此才須在科學證據不足時,傾向採取「預防性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也就是在工業開發研訂保育方案時仍應儘量採取較為嚴謹的態度。

白海豚在國光石化開發案只是指標物種之一,社會大眾往往忽略了還有成千上萬的其他魚種或無脊椎動物也面臨同樣的命運,只是它們不是明星物種,當然鮮有人去關心。事實上在大肚溪、濁水溪口外均有石首魚等繁殖或孵育的場所,但只有做物種之調查而已,生物群聚的功能及生態系之研究則付之闕如。10年前七股潟湖開發案環評,已做到模擬生態系之層次,但國光石化這麼大的開發案卻沒做到這層次,顯然是退步多了。

中華鯨豚協會呼籲政府必須對白海豚及西部沿海生態有更深入、完整的調查評估,不可貿然放水以「有條件」方式讓環評過關。為了保育白海豚及台灣西部沿近海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也希望政府能立即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及配套的「禁漁期」與「禁漁區」,以減少網具可能因誤捕對白海豚之傷害及復育白海豚的餌食資源。因禁漁(或休漁)所引起漁民之損失,可以再研究評估補償措施。

以上這些措施都需要時間,但現在在開發單位要求速審速決的情況下,時間已相當緊迫。要這麼急切地決定台灣濱海濕地與沿近海生物的生死,就看政府領導者要把國家帶到哪一個方向?我們會參加11月13日的「石化政策要轉彎、環保救國大遊行」,一齊向政府與開發商嗆聲:「我們絕不讓國光石化殺了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