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5:美麗影像背後,隱藏著殘酷 | 環境資訊中心
攝影賞析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5:美麗影像背後,隱藏著殘酷

2011年02月20日
作者:陳維滄

為了拍攝俯瞰沙漠的角度,我時常得爬上沙山頂,翻越一山又一山,走向至高點;有時,得通過一行如山嶺的尖稜,兩腳跨騎似的走在刀峰兩側。而一張張照片中,更傳達著許許多多生命故事:兩列白樺樹中維吾爾老人騎驢走來,是美;夕照中黑城的剪影無語滄桑,是美;胡楊倒影河畔,逆光下羊群的毛海閃亮銀光,是美;大片棉花田潔白如雪,是美;蒙古牧民馳騁草原放牧牛羊,是美...。

攝影取鏡美好的一角,將片片段段的美麗連結起來,但是美麗的背後卻隱藏著殘酷。塔里木河流域設立了保護區,讓胡楊樹得以努力生長,阻擋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移,但,在河的另一頭,人們砍伐大片的胡楊林種植棉花,吸取塔里木河的水來灌溉,更犧牲了其它河段的胡楊所需的水量。人們一邊保育自然,卻一邊干擾自然平衡、消耗自然,但消失的卻來不及重生。

更嚴重的,則是為了發展觀光,求得近利的破壞性作法。例如在新彊五彩灣,那麼脆弱的風化地形,連地質學家都小心翼翼,但為了觀光卻大興建棧道,破壞了美麗的土丘。沙漠中最驚險刺激的越野車飆沙,以及駕駛吉普車橫越,破壞了沙漠原有的地形,更扼殺了隱匿沙中的動物。以黃沙凹谷中的月牙泉為例,因地勢關係,風將沙往上吹而不落在泉中,若是附近地形被破壞,綠洲將被黃沙淹沒。而更教人憂心的是,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越來越淡。

美麗的蒙古草原,因全球暖化和過度放牧牛羊,草場已大量沙化,儘管種植一列列美麗的白樺樹以防風固沙,哪裡追得及沙化的速度?駱駝也喪失了幫助牧民生活的功能,而成了發展觀光的臨時演員。在黃沙中消失的黑城、樓蘭古國,推測都是因為水源枯竭,而成沙海中的孤城殘址。失去了平衡的自然,背後的美是虛幻的;失去了平衡的自然,將會有更多的事物,也變成為歷史。

過度放牧、人為濫墾、超用地下水,以及全球暖化冰川融解,都導致土地不斷沙漠化,而引發沙塵暴。台灣儘管離沙漠很遠,也難逃沙塵暴的影響,遠從大漠來的沙塵,將我所居住的城市蒙上了一層灰,即使是大太陽的日子,視野也變得一片模糊。

行旅多年,透過鏡頭的方寸視野看見美麗,更讓我省思人與大自然之間,應該建立「真正的關係」,而非一昧的消費、耗損自然。

 

※本文轉載自《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書的小檔案】

書名: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作者:陳維滄 先生
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08/26
定價: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