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指紋舉證 採愛玉大盜無所遁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分子指紋舉證 採愛玉大盜無所遁形

2011年04月12日
本報2011年4月12日南投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野生愛玉子,玉管處提供。炎炎夏日裏,在冰品、飲品加上口味絕佳的愛玉,幾乎是全台民眾的味蕾共識。如其名惹人憐愛的愛玉子,卻因人類口腹的喜好,野外族群面臨快速消失的命運。為此,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管處)研擬對策,透過為園區內的愛玉子建立分子指紋,要讓保護區內的盜採行為無所遁形。

愛玉因富含果膠質形成果凍,口感軟Q,又不過於寒冷,適合身體吸收,因此成了絕佳的消暑聖品,研究也指出愛玉有降血壓及降膽固醇的功效。愛玉來自於愛玉子,為台灣特有藤本植物,散生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1200-1900公尺之間的原始林區。

愛玉子的果實。(攝影:特生中心研究員許再文)即使已有人們在低海拔大量生產愛玉,然盜採野生愛玉子的行為仍時有所聞。非法、大量的盜採使得野外愛玉族群數量減少,即使是玉山國家公園園區內的愛玉子也無法倖免;這些族群雖有《國家公園法》保護,但由於舉證不易,使得執法緝查困難重重。

盜採飽了消費者的口腹以及不肖商人的口袋,卻使得台灣特有植物愛玉子的遺傳多樣性隨之降低。玉管處保育課長蘇志峰解釋說,當遺傳基因逐漸減少,甚至單一化時,將無法適應複雜的天候、環境條件,當疫病一發生,可能就全軍覆沒;因此基因多樣性降低,等於是邁進瀕危的第一步。

然而,玉管處對於盜採也有對策,而且是訴諸科學研究。玉管處委託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蔣鎮宇研究團隊,利用微衛星DNA分子技術進行愛玉子保育遺傳學研究。上週五(8日)在「生物多樣性永續成果發表會」上,研究團隊表示,未來透過比對園區內愛玉子植株分子指紋資料庫,可以證明樣本是否採集於當地。

楠溪林道的愛玉子植株。(攝影:特生中心研究員許再文)研究團隊成員黃啟俊表示,植物和人一樣,每一棵看起來型態相同的植株,也有不同的DNA排序。研究團隊首先在園區內野外採集嫩葉(DNA品質比較好),經過快速乾燥之後帶回實驗室磨成粉末以藥物萃取DNA;接著再以已知的愛玉子微衛星DNA引子,以PCR(聚合酵素鏈鎖反應)增幅,建立植株的分子指紋,成為辨識之依據。

在玉山國家公園廣袤的園區內採集樣本,本非易事。黃啟俊說,研究計畫一開始,便碰到莫拉克颱風,道路破碎,面對無路可通的窘境,以至於影響採樣數。但研究計畫仍針對區域內特定範圍內建立愛玉子族群之分子指紋資料庫。

這是繼塔塔加鐵杉、南橫的紅檜建立分子指紋後,玉管處再度針對園區內野生愛玉子植株進行分子指紋資料庫。蘇志峰表示,分子指紋資料庫的建立,最重要的目的是嚇阻覬覦國家珍貴自然資產的不肖業者,透過嚇阻,杜絕盜採行為的發生。

守護台灣中央山脈生態廊道的玉山國家公園已屹立26年,透過研究調查並將之落實於保育策略中,達到守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8日下午於南投縣水里鎮舉辦的「生物多樣性永續成果發表會」,即是一年來保育研究的成果,發表的主題,除了東部園區台灣黑熊、愛玉子保育遺傳學,還有阿里山山椒魚、新康山區與塔塔加地區的哺乳動物、郡大地區的生態結構等。

玉管處處長陳隆陞說,應以更宏觀的生態保育觀看待國家公園的生態資源,並維護之,作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地球永續的解套。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