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522生物多樣性日剛過去,全台各地官方、民間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活動來響應此一環境節日。不過,要挽救越來越危及的生態環境,全民還得再加把勁。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玲玲昨天在「生物多樣性未來10年展望」研討會中,強調國際上的共識是,生物多樣性必須成為政府和社會的主流,才有辦法力挽狂瀾。
另外,去(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通過「名古屋ABS議定書」,保障締約國擁有遺傳資源的權益。台灣雖非締約國,但已有製藥業在東南亞、中國等地採集植物遺傳資源,台灣的青脆枝、紫杉醇也常應用在保健藥物開發,但至今未有相關立法,值得重視。
愛知目標:生物多樣性要成為主流
據李玲玲介紹,聯合國原定在2010年顯著減緩全球、區域和國家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速度。然而,雖然國際間有些許進展,整體上卻是失敗的,沒有一個國家達成原定目標,因此世界各國在去年的愛知締約國會議上新訂2020年的「愛知目標」。
愛知目標的重點之一,是強調「生物多樣性必須成為政府和社會的主流」,以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在愛知會議後的十年裡,政府與民間要一起努力推廣相關教育,讓所有人都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並知道要採取什麼措施來保育或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
李玲玲指出,愛知目標的締約國已決定在2014年3月底前再一次檢視各國的保育進展,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必須把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國際架構納入國家策略與行動;並首次強調「地方政府」的角色,必須吸取國際經驗,加以內化到地方層級的行動與策略。
李玲玲表示,6月5日即將上路的《環境教育法》,將會是生物多樣性意識傳遞可善用的機制。另外保育團體也要研發更好的溝通方式,因為沒有人是為了破壞生物多樣性而破壞生物多樣性,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衝擊。
他呼籲公務人員不只是把生物多樣性保育當作一句口號,而是確實調整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一定不容易,「遇到困難是常態不是特例。」但他期勉,「照顧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就會照顧你」。
保障ABS 國內要立法
在去年愛知大會中,締約國也通過「名古屋ABS議定書」,保護各國擁有遺傳資源的主權,以及原住民運用遺傳資源的傳統知識,免受強勢國家與跨國企業任意剽竊。
在過去,跨國企業在第三世界國家採集當地植物做製藥用途,或改良原住民祖傳藥方或療法後,申請專利,獨佔遺傳資源的獲益;而那些擁有遺傳資源與傳統知識的國家、人民卻分文未取,而遭到「生物剽竊」(biopiracy)的抨擊。
所謂ABS,是一長串原文「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the fair and equitable sharing of benefits arising from their utilisation」的簡稱,A指「取得遺傳資源」、B指「遺傳資源的獲益」、S指「遺傳資源的惠益要公平分享」。具體來說,名古屋議定書就是要確保「遺傳資源之取得與惠益共享」。
根據國際經濟法專家、政大國貿系教授施文真介紹,ABS機制的操作準則包括(1)事前告知同意程序:資訊事前揭露的情況下,取得遺傳資源,必須取得提供國當地居民的同意。(2)利益分享的設計,必須雙方都同意才成立。(3)國際法上已承認各國對遺傳資源具有主權,但要落實名古屋議定書,國內需要有內國法、並設立主管的窗口。
施文真指出,雖然在台灣遺傳資源的使用上,目前似乎未有太大的商業爭端,但像蘭嶼青脆枝萃取出的喜樹鹼用於抗癌、台灣紅豆杉生產紫杉醇類抗癌藥物等類似案例,已經越來越多。若台灣沒有制定此公約相對應的內國法,將無法主張議定書提供的權利。
另外,施文真也提醒國人,要注意此一趨勢,公司或業者去他國取用遺傳資源時,必須注意當地的ABS法規。例如,菲律賓對取用規定即非常嚴格。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表示,台灣的遺傳資源豐富,也有豐厚的商業化潛力,過去日本生技製藥產業來台採集遺傳資源的案例很多;但過去台灣沒有相關意識,國家與原住民也不知如何主張權利。名古屋議定書是很好的開始,目前此業務由林務局主管,將逐步參酌國際趨勢加以落實。
【相關報導】CBD-COP10落幕 通過名古屋協議+愛知目標
【延伸閱讀】「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直播錄影存檔:
李玲玲談愛知目標(一)、(二)
施文真談名古屋議定書(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