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可保障糧食安全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生態農業可保障糧食安全

2011年07月07日
作者: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圖片來自弘毅生態農場

最近,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的專家對位於山東平邑縣弘毅生態農場院子裡的有機小麥田進行了實際測產,結果令人振奮:每畝實際獲得產量961斤。2010年,該實驗田有機玉米產量為547.9公斤/畝。這樣,試驗田周年糧食產量為1028.4公斤,即1.0284噸,實現了噸糧田。

今年中國山東一帶普遍大旱,農場外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的小麥產量,好點的才產出5、6百斤(註:1公斤等於2斤),差的只有一麻袋半。有些農民面對田裡稀稀拉拉的小麥,有放棄收穫的念頭。

幾年前,筆者建議國家發展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但聽到這樣的反對意見:「搞生態農業中國會餓死人的」。這樣的論調一直被農業專家所渲染,甚至一些院士和領導人也深信不疑。就是在這樣的聲音淹沒之下,生態學家再也不敢提生態農業,生物技術專家才發出了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轉基因是唯一可取技術」的狂言。

2007年,筆者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從平邑縣蔣家莊承包耕地進行科學實驗。該土地是村裡最差的低產田,當時承包費只有110元/畝,而靠近村莊的好地承包費300元/畝。土層厚度只有薄薄的20多公分,下面就是岩石(當地老百姓稱麻骨石)。由於地力差,30年前公社生產隊將這片地闢為打麥場,因為地裡打不出多少糧食來。

就是在這樣真正的低產田裡,科學家們採用生態學的辦法,嚴格不採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添加劑(養殖場裡的雞豬糞被添加劑污染)、農膜、轉基因技術。經過5年實驗,實現了明顯的增產效果。這個生態學奇跡,連周邊的老百姓也不敢相信。蔣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周京林對來訪的山東電視台記者,詳細介紹了這片地發生的變化。農民們親歷了科學實驗過程,從事有機種植的積極性更高了。

中科院專家採取的主要做法是:將被農民燒掉的秸稈加工成牛飼料,飼養肉牛可獲得每頭1500-2000元(人民幣)的淨效益;產生的大量牛糞一部分用於產生沼氣,提供農戶能源,大部分牛糞用來堆肥給農田提供優質有機肥;害蟲通過「物理加生物」方法防治,即在農田內整個生長季節用誘蟲燈捕獲害蟲,在林下養雞,將害蟲變成雞的飼料;雜草通過「人工加生物」方法控制,即實行必要的鋤草措施,收穫的無農藥、除草劑雜草直接作為鵝、淡水魚、蝗蟲等經濟動物的飼料,通過合理灌溉保證墒情(土壤層水分含量的情况)。通過上述一列措施,將地力嚴重下降和被化肥農藥除草劑嚴重污染的農田,通過生態修復後,在健康的環境下實現了高產。

今後,要讓有機農業產生效益,做法其實很簡單,即將嚴格意義上的有機糧食價格加倍,即2元多1斤,農民就會跟著科學家幹了,土地的效益將由目前的每畝1千元左右變成3千元左右。

設若中國政府將每斤增加的1元左右直接給農民,則中國糧食安全,完全可在不污染環境、不受制於人的前提下,獨立自主地得以保障。中國政府要避免農民棄耕,或播種季節縮短,減少進口轉基因糧食的風險,只需要多投入1萬億元人民幣(按照中國糧食產量5億噸計算),只占中國「十二五」污染環境治理費用的1/3。目前,中國農業面源污染(註:農業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積物、農藥、廢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對水層、湖泊、河岸、濱岸、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在嚴重污染的地區,已高達70%,遠遠超過了工業排放。有機農業可從源頭徹底告別農業面源污染,並大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農學家為了提高理論產量,不惜一切成本,使用大量化肥、農藥、除草劑,小麥產量雖可達到1400斤/畝。但是,這樣的產量僅僅在科學家的試驗田裡而已。由於種地不賺錢,農民對科學家不計一切成本增產的試驗效果視而不見。在農民眼裡,增收才是硬道理。

生態農業是未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趨勢,有機農業才是促進城鄉和諧發展的光明大道。美國人為了保護自身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美國國家認證的有機農場數量,從1992年的3857個,迅速發展到2008 年的12941個。

有機農場儘管前期投入較大,但效益顯著,美國有機農場平均效益達 21.7萬美元(140萬元),而普通農場只有13.5萬美元(87.3萬元)。2007年,美國銷售額100萬美元以上的有機農場提供了全美大部分的有機農產品(加州大學的報告顯示該資料為73%)。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有機食品,而中國人能夠吃得上有機食品的人口比例連萬分之一都做不到。可見,未來有機農業市場在中國是非常看好的。

提高糧食產量,如果通過有機肥養地,將低產田改造成中產田,中產田改造成高產田,高產田變成穩產田,僅高產田穩定在噸糧以上水準,則6億畝高產田就能夠生產出6億噸糧食,超過目前全國5億噸的糧食產量。中國具備雙季播種的地區分佈很廣,如河南、山東、江蘇全境、河北、山西、陝西部分地區,以及長江中下流域各省,都具備必要的熱量與降水條件。遺憾的是,政府和科學家目前走的路子,是寄希望於提高單產,搞什麼「超級作物」(超級稻、超級麥、超級玉米),而現實情況是,那些具備良好生產條件的高產田播種面積和播種季節均大大縮水,農民因種地吃虧紛紛棄耕。播種面積和季節如不能有效保證的話,培育再好的品種也是無濟於事的。

目前,中國政府針對有機農業的研發經費,投入相對於240億元轉基因重大專項而言,幾乎為零!農資漲價、大量進口糧食、惠農資金被層層截留、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更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是到了該中國政府需要多看一眼的時候了!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用地養地,實現「耕者有其利」,則中國糧食供應完全可由中國人自己說了算。

相關連結: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6月23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