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比爾的小寵物:鬼臉天蛾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野牛比爾的小寵物:鬼臉天蛾

2011年11月08日
作者:施禮正(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助理)

《沉默的羔羊》電影海報,女主角臉上停的正是鬼臉天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編按:台語裡,蛾被稱作「拉撒(骯髒)呀啊」,大部份民眾對蛾類持負面觀感,這是因為蛾的幼蟲常造成農損,有些蛾類外形不討喜,甚至有毒!但其實蛾類之美並不輸給蝴蝶,且蛾類幼蟲與在地植被生態息息相關,非常適合做為一地長期監測的指標。為改變民眾對蛾類的印象,並推動賞蛾保育風氣,本週起,生物簡介專欄與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灣賞蛾小組合作,將陸續為讀者們介紹幾種特別的蛾,敬請拭目以待。

「史達琳在驗屍時發現屍體喉嚨中有一個小手指大的蛾繭。據昆蟲專家分析,這是來自亞洲的一種蛾,被稱為『地獄昆蟲』。」「沉默的羔羊」的電影宣傳海報上,飾演史達琳的茱蒂‧福斯特嘴上停了一隻帶有鬼臉的天蛾,震撼力十足。

扮鬼臉的梅杜莎

實際上,在「沉默的羔羊」一片中擔任演員的是後黃鬼臉天蛾,又因為片中描述該蛾來自亞洲,因此可以推斷應該就是指台灣亦有分布的這個亞種 ─Acherontia styxmedusa Butler, 1876。讀者們可以留意後黃鬼臉天蛾的亞種小名:「medusa」。Medusa中譯為梅杜莎,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傳說凡人只要一看見梅杜莎,就會立刻變成石頭死去。具有神話背景的名字加上背部的鬼臉,讓後黃鬼臉天蛾在該片中成為最佳配角,「地獄昆蟲」當之無愧。但若想在台灣一睹這位巨星的丰采,那可能會很失望,因為後黃鬼臉天蛾在台灣非常罕見。不過他的近親 ─鬼臉天蛾 Acherontia lachesis (Fabricius, 1798)可就常見許多了!

鬼臉天蛾這一屬 (Acherontia)的成員全世界共有三種,而台灣共紀錄兩種,分別是上述的鬼臉天蛾與後黃鬼臉天蛾。兩種天蛾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中胸與後胸背方如人臉一般的花紋。這兩種的前翅翅紋十分相似,但前者的後翅背方以黑褐色為主帶有兩條黃色帶;後者正好與前者相反,以黃色為主,有兩條黑色帶。

鬼臉天蛾中胸和胸背上有人臉一般的花紋。圖片提供:施禮正。

鬼臉天蛾的幼蟲在平地即能見到,可取食馬鞭草科的大青、杜虹花、金露花、龍船花、煙火樹、蔓性馬纓丹、馬纓丹、長穗木屬、龍吐珠,茄科的瑪瑙珠、山煙草,紫葳科的火焰木,旋花科的槭葉牽牛、地瓜、紅花野牽牛,茜草科的玉葉金花,玄參科的泡桐與紫草科的恆春後殼樹等多種植物,這些寄主大多是常見的植物。

鬼臉天蛾的終齡幼蟲有黃色、綠色、或黑褐色型,前兩型幼蟲體側有七條白色斜紋,尾角佈滿刺,末端捲曲。相較於幼蟲,鬼臉天蛾的成蟲似乎神秘許多,比起同樣可在平地找到幼蟲的其他天蛾少見。

鬼臉天蛾的幼蟲長相普通,身體可呈黃綠色。圖片提供:施禮正。鬼臉天蛾的蛹。圖片提供:施禮正。

善於模仿的採蜜大盜

鬼臉天蛾的英文名是「 honey robber」,也就是盜蜜者。因為鬼臉天蛾會進入蜂巢奪取蜂蜜,此行為亦可在後黃鬼臉天蛾上發現 (Pittaway, 1993)。另一個有趣的行為是發聲,白話地說就是鳴叫。在野外進行調查時,鬼臉天蛾常常「人未到,聲先到」。這兩個看似無關的行為,卻可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盜取蜂蜜是必須冒生命危險的賭注,然而鬼臉天蛾卻能成功,原因何在?科學家猜測玄機可能就在牠的「吱吱」聲。根據國外研究,這種聲音以蜂后為模仿對象,能讓工蜂誤以為鬼臉天蛾是牠們所侍奉的「女王」,藉此迷惑蜜蜂以防盜蜜時被攻擊。雖然台灣的鬼臉天蛾也會吱吱叫,然而盜蜜現象目前仍未被觀察到。若是有機會到養蜂場參觀,各位不妨仔細注意是不是有鬼臉天蛾在一旁虎視眈眈,也許發現台灣鬼臉天蛾盜蜜的第一人就是你!

 

【延伸閱讀:蛾,在這裡】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