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 行政院早就做了電磁波防護措施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原來 行政院早就做了電磁波防護措施

2011年12月10日
「環境報導」2011年12月9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明天登場,電磁波意外成為辯論焦點之一。親民黨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日前表示住家受到電磁波攻擊,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敦義回應他不懂電磁波。今天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舉行記者會,爆料政院在2009年9月花了166萬進行「行政院變電室安全防護遮蔽工程」,將辦公室電磁波從原來的10.22毫高斯降到1.26,批吳敦義明顯知道電磁波危害卻以輕懱態度回應。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行政院長吳敦義說他不懂電磁波。但行政院早在2009年就花了人民納稅錢做了電磁防護工程  

行政院、衛生署早就做了電磁波防護工程

不只行政院,衛生署、台電等多個機關也早就做了電磁波防護工程,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說,衛生署做的防護是用3mm的合金,一塊要1500元,做了3層,在二樓健保小組組長辦公室且,施工目標在2毫高斯以下。行政院、衛生署都已證實的確做了電磁波防護工程。

對於林瑞雄受電磁波攻擊的說法,或許因為他沒說清楚,連日來包括媒體在內都用開玩笑態度解讀他的話。然而關於電磁波的危害已有許多研究,環保署也基於風險管控,日前提出「敏感地區非游離輻射長期曝露預防規範」,未來6萬9千伏特、16萬1千伏特、34萬5千伏特輸電線路,距離住宅、學校、醫院不宜小於20公尺、20公尺、30公尺。

專家:許多疾病與電磁波相關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高章認為,環境的因素很複雜,個人的因素也很複雜,同樣電磁波對你沒有危害,不代表對全部的人就沒有危害,例如噪音對有些人有危 害、有些人就不會,電磁波也是一樣。隨著研究數量增加,國外流行病學陸續提出白血病、腦瘤、乳癌跟極低頻電磁波有關。另外,包括異常生殖、沮喪、失眠等行 為,也被懷疑跟極低頻電磁波有關。

台大醫師許立民在今年5月12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舉行的公聽會中指出,長期暴露在極低頻非游離輻射中所做過最多的研究是小兒白血病。研究指出,長期暴露在4毫高斯以上的15歲以下的小兒白血病,危險率是2倍以上。

成大公共衛生學科暨研究所教授李中一調查,台灣15歲以下小孩住家,4.3%在四毫高斯以上,7.8%在四毫高斯以上,有一群小孩可能在3或4毫高斯以上。

電磁波是「2B級可能致癌物」

基於小兒白血病的風險研究,國際癌症研究署在2002年將極低頻電磁波列為「2B級可能致癌物」。包括最近引發關注的塑化劑、苯乙烯、咖啡等都被歸類為2B級可能致癌物。這些物質共同特性是高劑量、長時間暴露可能致癌。

國際癌症研究署把致癌因子分四個等級,最確定是一級,2A、2B可能流行病學證據不足,但動物研究卻有傷害。李中一表示,雖然證據不確定 但已經有相當多的證據才敢放到2B。從公衛謹慎避免角度來看,能避免就盡量避免。

WHO:建議各國研發電磁波抑低措施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也證實,依WHO的說法,瞬間高強度的暴露已證明有害,但長期低劑量還沒科學證據證明有害。「可是他緊接著講,建議世界各國監控、研發、或其他抑低措施。」

包括美國加州、丹麥、英國、義大利等國,都已立法規範高壓電纜線與住宅應在30公尺以上。瑞士規定住宅、學校、兒童遊戲區等地區電磁波不得超過10毫高斯。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公布,歐洲住宅平均0.7毫高斯,北美是1.1。

反觀國內,管制卻相當寬鬆,依經濟部「屋外供電線路裝置規則」,6萬9千伏特、16萬1千伏特、34萬5千伏特輸電線路距離建築物分別是5公尺、10公尺、20公尺。另外也沒有規範長期生活電磁波的安全值。

各地電磁波受害者明天將到副總統辯論會場外陳情,要求副總統候選人正視電磁波危害,同時回應WHO,訂定相關電磁波預防措施。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