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溼地日 體現溼地之旅的絕佳經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2012溼地日 體現溼地之旅的絕佳經驗

2012年02月02日
本報2012年2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黑面琵鷺在學甲溼地生態園區棲息、練習築巢。(攝影:李進裕)1997年開始,《拉姆薩公約》(即《溼地公約》)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溼地日。2012年主題訂為「體現溼地之旅的絕佳經驗」,認為永續性的溼地旅遊,可以同時有益在地人民與生態。除了強調溼地的明智利用,也提醒溼地中的生態旅遊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不容忽視。

溼地有「地球之腎」之喻,與森林、海洋合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隨著人類開發需求不減反增,溼地常被視為開發首選,遭到的破壞日益嚴重。有鑑於此,1971年2月2日,18個國家在伊朗拉姆薩簽署的這份溼地公約,也稱為拉姆薩公約,期待透過各國政府間的合作,保護溼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水鳥以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

目前公約簽約國已達160個,共有1994個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國際重要溼地指定總面積約1.92億公頃;其中並未計算台灣82處國家重要溼地的56,865公頃。

田寮洋溼地白鷺鷥飛舞。(攝影:陳姿穎)台灣雖未加入《拉姆薩公約》簽約國之列,但從2006年啟動國家重要溼地評選作業,每兩年進行一次。而攸關將溼地保育導向法治化的《溼地法》則仍在草案研擬中,在未法治化前,每當開發遇到溼地,除非當地同時公告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有《野生動物保育法》加持,否則,溼地常常是妥協方。

溼地所創造的產能,越來越受重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04年公佈,每公頃溼地每年創造的經濟價值為14,000美元。2012年溼地日主題特別強調溼地旅遊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根據聯合國文獻指出,光是2010年就有9.4億人旅遊人口,這還不包含國內或單日旅遊,預計2020年旅遊人口將成長到16億。旅遊創造的經濟活動占GDP 5%,就業的6-7%,而這些旅遊有一半是到各類溼地遊賞,並帶來每年9,250億美金的旅遊收入,若再加上國內及休閒式單日旅遊,將更可觀。

根據2001年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對生態旅遊所提出的幾項定義,首先,生態旅遊主要目的為觀察和欣賞大自然,以及體驗傳統文化;其次,需具有教育和解說功能。再者,強調在地化旅遊經營,以精緻化小團體為主,並且是減少對於自然和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且能維護自然生態旅遊區之景點。

台灣的溼地生態旅遊案例:四草人文之旅正夯

四草豐富的自然、人文、地景,是生態旅遊的最愛。(攝影:葉子)台灣有幾處著名地溼地景點國內外聞名,其中被劃設為國際級國家重要溼地的四草溼地即為一例。四草溼地除了可觀察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可以走訪人類文明的變遷過程。現在的四草湖除了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外,北岸附近一帶還有四草野保區、鹽田生態文化村、運鹽古河道、竹筏港紅樹林綠色隧道、四草大眾廟的荷蘭人塚、四草砲台,更北則是鹿耳門溪,而南岸則是假日遊客如織的安平。

當日治時代闢建安順鹽場時,也構築運鹽碼頭,開鑿運河,將收成的鹽運到安平的製鹽總廠,同時也建設行政辦公室、鹽警所、診所、倉庫、教室、活動中心、鹽工宿舍等,形成聚落;直到現在,有的殘破荒廢等待維護,有的則仍在使用中,是體驗鹽村文化的最佳場所。

從安順鹽場辦公室往西南走,到達古北汕尾的遺址,可以看到大眾廟、四草砲台,從國賽港通往安平的竹筏港溪及釐金局以及荷蘭人的熱堡遺蹟。站在北汕尾最高的小土丘上遠眺熱蘭遮城,這趟生態之旅,讓旅客感受人類在溼地上活動所創造的文明遺產,以及萬物棲息在溼地上所營造出的生態樂園,四草之美,盡收眼底。

相準當地鹽田傳統文化勢將吸引背包客的愛戴,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花了一年的時間完成鹽田生態文化村以及附近原有的建築群(舊鹽場辦公室、鯨豚館等)規劃,包括與台南市政府開會討論、民眾說明會等,保留原汁原味的鹽田文化即將在台江國家公園上演。

2012年走訪溼地 探索之餘更珍愛溼地

營建署城鄉分署:溼地旅遊探索21世紀新綠色休閒地圖

營建署城鄉分署將於2月14日起舉辦「2012台灣溼地成果發表會」,活動期間民眾可利用周末假期走訪住家附近的溼地,除了體驗自然生態之美並留下影像紀錄,並在限定期間將相片上傳至「國家重要溼地入口網站」通過經審核,將收到精美贈品,數量有限,請鎖定城鄉分署活動訊息。

高雄市政府:2012珍愛溼地

適逢高雄縣市合併,高雄市政府擴大「高雄溼地生態廊道」從海到山串連18座溼地,台灣溼地聯盟與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訂於2012年2月5日共同舉辦「珍愛溼地」活動,帶領民眾認識高雄市溼地生態廊道,介紹各溼地內的生態,進而達到環境教育功效。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