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熊保育行動綱領計畫:國際熊科專家經驗分享(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

台灣黑熊保育行動綱領計畫:國際熊科專家經驗分享(下)

2012年04月04日
作者:蔡蕙雯、賴智恩、高嘉孜

Dave藉著一塊派的照片來比喻目前世界上熊的現況:一塊派代表著目前熊的分布地區,而旁邊的小碎屑代表著熊的小族群。當開始吃派的時候,會先揀旁邊的小碎塊吃(意味著小族群慢慢消失),接下來則是派的主體(意味著熊的棲地)開始漸漸消失,最後則是完全消失。

slide0008_image022slide0009_image025

但是哪種熊會先滅絕呢?答案是目前還沒有,但是族群量和亞種族群會漸漸地下降。

那麼,台灣黑熊的現況又如何呢?Dave認為,台灣黑熊不會滅絕,因為有許多人已經開始為牠而努力。他也指出,台灣是亞洲黑熊分布的18個國家中第一個提出保育行動綱領的國家,因此他對台灣黑熊的未來深具信心。

另一位專家Dr. Robert Steinmetz,現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保育部主任及IUCN馬來熊群組主席,目前在泰國進行關於亞熊黑熊、馬來熊與老虎的研究。Robert表示:在泰國,亞洲黑熊與老虎面臨的問題很相似,因為老虎與黑熊的身體部分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兩者的主要威脅都是來自盜獵與走私。

東南亞直到現今仍是野生動物市場的主流地區,許多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與其產製品在東南亞某些地區仍隨處可見有人兜售。老虎跟熊也受到了黑市的影響,導致其數量大幅下降。這兩種動物現今的分佈範圍都比過去歷史分佈範圍少了90%以上,森林裡隨處可見捕捉老虎和熊的陷阱,根據動物星球頻道節目的實地看察,也常能見到非法狩獵者搭建的私寮或活動痕跡。

過去老虎主要賣買部分只有虎皮、虎骨,到現在全身上下都可以賣到十分高的價錢,因而也吸引了更多的人鋌而走險。其次的問題來自棲地的減少與破壞。以往曾有老虎所分布的棲地,現在老虎存在的比例下降了93%,而亞洲現存的老虎分布在3個國家,總數卻只剩下3500隻。

然而Robert提出了一個問題:泰國的亞洲黑熊跟老虎面臨的問題十分類似,但為什麼熊的族群量比老虎多?泰國現在的200個保護區當中有許多還保留著森林,但老虎卻消失了。現在泰國的老虎大約只有150隻,分為三個小族群散布在泰國4%的保護區中,但亞洲黑熊在泰國59%的保護區中還有為數不少的族群量。

Robert試著從幾個方面來比較老虎與黑熊的不同點:1. 亞洲黑熊的領域性較弱,在相同大小的棲地下,可以容許更多個體生存。反之老虎因為有領域性,同樣的族群會需要更大的棲地。因此熊的族群密度會比老虎高。其次,熊的食性比老虎還要廣,熊的主食為堅果,水果與昆蟲,所以熊能取食的食物種類比老虎多,人跟黑熊競爭食物的機率較低。老虎則以鹿或其他偶蹄動物為主食,因此不單和人類在食物上有競爭,還與亞洲豺犬、胡狼、豹等動物競爭獵物,加上近年大型獵物的減少,種種原因都導致老虎的數目日漸稀少。從黑熊的角度來看,因為和人的競爭較少,食物的選擇也較多,比起老虎,黑熊有較高的生存機率。

在演講的最後,Robert以泰國一個保護區附近的地區為例:這塊土地30年前因人為破壞失去了森林,動物也離開了,但當森林重新出現後,熊也回來了。Robert認為熊的適應力很強,加上台灣又有茂密的森林,是很好的棲地。只要能夠好好的保護,一定可以提供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台灣黑熊將會再度回到山林之中。

在屏科大野保所收容中心的演講場合,Robert提到了與當地居民合作的重要性,認為保育推廣對象大致上可分為三個層級,一為社區領導人;二為當地居民;三為孩子。Dave也舉了一個自身親身經歷的案例,說明成功的保育推廣應該要能找出野生動物和當地居民的連結,讓民眾對野生動物有更多的了解,也能明白保育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找出解決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的方法,減少民眾對野生動物的負面態度,進而發自內心地一起來保護野生動物與其棲息地。在Robert團隊努力之下,推廣教育越來越發達,巡守隊也積極努力巡守,盜獵的事件下降,野生動物在野外被自動相機拍到的OI值也逐年增加(可惜除了老虎之外)。他提到,除了邀請當地居民參與保育工作,更重要的應該是要向他們道謝,讓他們知道這麼做很有意義,且是被感謝與尊重的!給予肯定是最正向、最棒的鼓勵!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