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可以不一樣】用消費改變世界:主婦聯盟與台灣合作經濟的發展(上) | 環境資訊中心

【經濟可以不一樣】用消費改變世界:主婦聯盟與台灣合作經濟的發展(上)

2012年05月22日
作者:黃淑德(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 編按:在這個無物不毒的時代,塑化劑、添加物充斥生活,如果花錢買東西可以買到品質保證,對健康有保障的商品,而生產者不會受到剝削、壓迫,同時也能兼顧環境保護,豈不是美事一樁?但放眼現今企業,似乎鮮少能達到這個目標。今年是國際合作社年,聯合國希望透過推廣合作社的經營理念和方式,改善社會貧富差距、不公平不正義、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的狀態。而在台灣,就有一群婆婆媽媽秉持簡樸生活、綠色消費的理念,創立了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究竟合作社的發展脈絡如何?而其經營模式、理念又有什麼不同?且看今、明兩天專欄。

1987年,行政院環保署成立。這一年,台灣結束三十八年的軍事戒嚴,台灣回歸憲政。同年,「主婦聯盟」開始以女性義工團的形式參與社會議題,兩年後正式成立基金會。

在那樣的時代環境下,這個女性NGO從1992年的一個計畫開始,因著獨特的志工組織文化和理念堅持,不到十年(2001),即成立了同名的全國性消費合作社(Co- op),如今已是台灣合作事業的新典範。

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成立,是憑藉著一群婆婆媽媽對於綠色消費與簡樸生活的堅持。圖為2001合作社成立大會─第一屆理監事合照。從環境保護到生活消費

回顧合作社慢慢成形、茁壯的歷程,洋溢著一群婆婆媽媽們對生活和環境的熱情與執著。本於思考「生活」本質、探索生活品質,並提倡儉樸、綠色的消費生活。基金會於1991年,成立了「消費品質委員會」,關心農業永續、食品安全及綠色消費等種種議題。

1992年,陳秀慧、陳來紅及李美玲參加巴西里約的地球高峰會議,一群日文志工翻譯了基金會出版《我是生活者》一書;翁秀綾接著組了志工團到日本參訪生活俱樂部生協的合作社(Seikatsu Club Consumer’s Co-op Union)運作、堆肥、二手店等活動。同年,地球日出版社推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文版。這群志工籌劃綠色消費行動,醞釀著結合「環境」與「消費」的可能。

1993年,以「共同購買運動」為號召,試圖讓都市人的食物需求與農村生產直接合作,這是理念宣傳的開始,同時也向合作事業主管機關請益設立合作社的可能。而陳來紅等人首先於永和設立「台北縣潭墘社區合作社」,主婦聯盟回歸小社區,建構人與人的需求關係。

爾後,為籌集資金、建構實體物流及持續經營,自1994年起,先後成立了「台北縣理貨勞動合作社」、「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及台中「綠色生活小鋪」,摸索著獨立經營非營利、具運動性格的綠色事業,而這些事業體的出資人、核心參與者、支持的消費者多來自基金會的積極志工。在1996到2001年之間,基金會扮演「綠主張共同購買中心」及台中「綠色生活共同購買中心」公義形象的保證,及許多行動訴求的引燃點。

2001年6月,以1,799名發起社員為基礎,成立了全國性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這是以環境守護、節制消費及支持可持續農業為訴求的新型態消費合作社,打破台灣原本多為學校及機關消費合作社的慣例。

在2012年合作社社員人數突破4萬人,每週服務超過310個社區配送班個別戶配送。圖為2011十周年社慶,社員以戲劇方式呈現主婦共同走過的運動路。成立以來組織發展迅速,社員人數在2012年2月突破4萬人,資本額達1億3千多萬元;經營42處社區店鋪(稱為好所在、取貨站),此外,每週服務超過310個社區配送班及個別食用品的戶別配送。

同時合作社對垃圾分類、反核訴求、教育改革等公共議題的倡議也不遺餘力,搭配「共同購買」追求安全生活,打造更多人每天都能參與的綠色行動。

共同購買:建立可信賴的生產-消費平台

因生產成本較高,故合作社每年春秋季都會與農友開會,共同解決產銷問題。透過長期合作、溝通,持續生產健康又對環境有益的產品。共同購買運動是什麼呢?它並不是「團購」,核心理念在於:不強調方便與多量購買的降價,並透過長期合作,請生產者願意持續生產有使用價值的食物與用品。而為了嘗試實踐環境守護,不使用除草劑、殺蟲劑,使用有機肥,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等於增加人工成本,也讓產量與品質相對不穩定。因此,共同購買運動的農產品價格一直無法與市售品相當。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合作社仰賴持續多樣的分享、教育活動,及不斷建構消費群與生產端的互信關係。每年春、秋季和農友開會,維繫計劃性生產及解決共同面對的運銷問題,並安排產地之旅,與生產者面對面及產品解說等等,藉以確認彼此互利共生的關係。

這種關係由食品、日用再生紙產品到有機棉織品,一樣一樣經過消費者討論與打樣試用修改,最後才成為向生產者訂製的規格,目的在滿足社員安心安全的永續消費的生活之需。

在消費中注入環境意識

合作社的商品從食品到家用品都有,社員必須了解合作社不只是一個有機品牌,而是一個透過消費,持續參與環境運動的事業體。有別於一般消費模式,想在合作社消費必須先成為社員。大多數新社員著眼於滿足自家所需的安全食物而加入,把合作社當成另一個品牌的有機商店。但為了「讓消費不只是消費」,加入者必須先參加新生訓練活動,也就是「入社說明會」。

透過說明會,先了解「出資、消費、經營」是合作社員的三合一責任,同時理解這是一個「透過消費力持續參與環境運動」的事業體。少部分社員則有機會透過更多演講、研習,或參與主婦聯盟基金會的活動,進一步深化成為環境及社會議題的持續參與者或宣揚者。(明日待續)
 

 

【經濟可以不一樣】系列文章

 

※ 專題介紹:經濟發展與環保非得勢不兩立嗎?在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許多人看見了守護自然資本的價值,並在資本主義之外,開拓了提供更友善環境、土地和生產者、消費者的經濟模式。自本週起,生物多 樣性專欄將連載【經濟可以不一樣】專題,希望透過實際案例,提供讀者不同思維角度,看見更多經濟發展的可能性。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