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1/5的水來自地下含水層,這些地下蓄水庫的水量有些會因為雨水滲透土壤和岩石而獲得補充,但有些地區的降雨量少,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而這些無法再生的「化石水」目前正不斷被開採。
儲存在地下含水層的實際水量難以估計,而且目前的用水數據也不完整,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都任意抽取地下水。主要是因為近年來灌溉用水需求提升,對水的消耗相當龐大。由於抽水技術相對便宜,而且費用低廉,也沒有太多法規的限制,因此光是在印度,就有超過2千萬口豎井被農民抽水。如今印度抽取的地下水是1960年代的5倍,導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因為現有的水井不斷乾涸,必須挖得更深或開鑿新井,使得新水源的尋找變得更加困難。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北非和阿拉伯半島,這地區在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結束時的地形地貌和今日的旱地非常不同,當時形成的含水層目前正迅速被抽乾。利比亞耗資320億美元打造出一條「大人工河」(Great Man-made River),但僅能維持15至20年。
有許多城市非常依賴地下水, 因為相對於地表水,地下水比較不容易受到污染,更適合飲用。但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地層下陷,在沿海地區還會造成海水入侵,將地下水變成無法使用的苦鹹水。
我們不能再將地下水當作是補充地表水的無限量來源。目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任務便是要永續管理地下水源,包括含水層水源的補充問題。在一些缺水地區,特別是農村,出現許多小規模的補充地下水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和其他節水方式。
相關連結:
水資源地圖
The Atlas of Water
作者:瑪姬‧布拉克(Maggie Black)、珍奈特‧金(Jannet King)
譯者:王惟芬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出版日期:2012 年6 月1 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39951
裝訂:平裝
定價:280 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