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讀自然】走一座山做一件事 《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秘讀自然】走一座山做一件事 《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

訪徐銘謙談郊山步道

2014年08月20日
作者:林倩如

台灣岳界所謂的「郊山」,泛指可當日往返的登山路線。行程步行約8~16公里,通常一天可以結束。2009年,千里步道提出「環台北一周:新郊山運動」構想,遊蹤雙北這介於都市與自然之間的「淺山生態系」……。

桶後越嶺道的溪流淺灘最適合戲水玩耍(果力文化提供)

桶後越嶺道的溪流淺灘最適合戲水玩耍(果力文化提供)

「山不政策」 登山是一種生活風格

在那還是MSN此起彼落叮咚的社群年代,研究所唸著有點苦悶,徐銘謙和幾個好友組成虛擬社團「週週爬郊山」無組織地運作,顛覆傳統刻苦紀律而宣揚不早起、不行階、不趕路「山不政策」之享樂主義,鼓舞一種生活風格型的登山,「系統鬆散,跟現在很不一樣;不久變得很紅,一發活動訊息,動輒百人回應,」同時,因應2001年全面實施週休二日風行生態旅遊人為擾動山林,基於環境保護的認同與實踐,開始陸續發酵一連串公共事務的參與。

自2002年起,包括反對四驅車無限制的越野破壞、陽明山坪頂古圳步道「刷青苔,救古道」、桃源谷大草原反石階、反高山纜車、桶後溪「牽手無礙」等等議題,「當時發起『石階再見』運動,邀請山友主動回報施工不良的不當工程,沒想到迴響非常熱烈。」她表示,又發現大家共同點多著重天然步道,便從中嚴選大台北25條無鋪面步道2004年同名出版《週週爬郊山》。

水泥氾濫 能守護的天然步道更少了……

十年光景,台灣各處山林步道卻變本加厲地面臨過度建設的危機,水泥現代化全面啟動,反挫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台灣的人均水泥消耗量高居全球第2位,是世界平均值的5.2倍。

因此,2012年千里步道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在全國環境NGO會議上,提出「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的目標,且培力、動員志工進行雙北市鋪面普查任務,是為「郊山步道守護行動」首部曲;第二部曲於2013年發展步道學,至今年6月宣布成立「台灣步道日」,在適合出走的夏初。26名志工耗時2年展開行動,使用嚴謹的模組化調查方法,完成274條、長460公里實地走訪記錄,建置郊山步道守護平台資料庫,更證實了台北市水泥步道比例已經超過75%,天然步道僅存一成!

作為公民行動的具體結合,對照現況殘相,《向山》則精挑18條「夢幻步道」,途經不同主題或飽嚐風土人情拐彎入林。相較過去友善步道的消逝比例,「現在可以守護的更少了……」徐銘謙輕嘆。

小家碧玉般的郊山,因近靠而生疏的距離,不是壯闊綺麗引人沉醉,走路慢尋滋味也跟登山攻頂或健走強身所產生的成就價值不同,置身野地,如何從人類中心到生態中心取得平衡點,一樣需要刻不容緩的重新理解及傾聽關注,勾勒跨域邊界,比如環大台北郊山一圈竟得花上2個月呢。乃至於,環島路網已串連完成之際,如何進一步構築國家級長距離步道系統的想像?

穿過樹林遠眺幼坑鐵橋,全台碩果僅存的現役古老鐵道橋樑,彌足珍貴(古庭維攝、果力文化提供)

穿過樹林遠眺幼坑鐵橋,全台碩果僅存的現役古老鐵道橋樑,彌足珍貴(古庭維攝、果力文化提供)

停止切割山林 透支生態資產

經濟發展掛帥之後,重創自然資源亦使住民遠離了山海,歸回田園小農勞動的風氣雖日漸潮流,然財團依舊蠶食鯨吞著國土,開發規劃緊密勾連所謂進步思維,擴大來說,步道概念延伸演進成路,而省思全球格局反路運動,自60年代末期源於美國反對高速公路興建喊出口號「別在我家後院」(not in my backyard),後起激進環境主義行動網絡「地球優先!」(Earth first!),90年代藉由網路迅速連結英國、愛爾蘭、荷蘭、德國等國反路訴求,捷克、澳洲、俄羅斯、墨西哥、加拿大、新幾內亞、辛巴威等地也紛紛建立類似的行動網絡。

「台灣還大大擁抱馬路至上的迷思,反蘇花高到反北宜直鐵,移動的需求,很多並不是真的。路切割了山林,對棲地、山坡地都是傷害;沒那麼方便,生活品質反而比較好。」她說。誠然偏鄉相對資源不足期待道路開發促進觀光,但生態資產透支不可逆返,未來必須兼顧環境保育以創造經濟多贏共利的綠色永續產業。

走出雙北第一站:大南澳越嶺段遠眺東澳灣(林祖棋攝、果力文化提供)

走出雙北第一站:大南澳越嶺段遠眺東澳灣(林祖棋攝、果力文化提供)

路就是要走 為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向山》如此迷人,忍不住腳動,平靜又澎湃,四季再甦醒,使用指南並非情報細密,輕鬆之餘挾帶環運底蘊,策劃13位高手跨界,把路徑繞出個特別巧妙,美的背後並陳在地人文歷史。主要分4區(北海岸、平溪瑞芳雙溪、坪林石碇深坑汐止、新店烏來),除主文外,特殊看點、達人帶路/推薦,尤其步道公民運動的多元切入,讓一書層次愈顯豐富。

八煙聚落的里山倡議,三貂嶺瀑布群的廢棄國小閒置改造,平溪的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灣潭古道的拒絕水泥化,二格山台灣第一所由民間組織籌設經營的環境學習中心,炮子崙茶山百年農家草厝的地景維護,內洞森林遊樂區的首創無障礙改善,哈盆的泰雅獵人學校等補充介紹,傳遞著該條步道的主題關懷。「像猴硐可享受鐵道、坑道、古道、河道人文自然景觀,幼坑古道可遠眺碩果僅存的現役古老鐵道橋樑,」哪一條步道有著什麼樣的獨特故事,透露出人與自然的真切互動。

經濟變遷中的山徑美學,求快求速成,廢輪胎、木樁、地毯、水泥等奇觀亂象慘不忍睹,反映人類不尊重自然及其斷裂。推廣無痕山林,家山、山村經濟等理念,即便晃悠郊野個人情愫多深刻美好,不變的核心仍是,路就是要走,調和環境教育,「一個是小眾分散分流;另一是為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徐銘謙一再強調參與、對話,呼籲前仆後繼加入親山旅程之公民行動,監督預算分配。更早前從清朝、先民到原住民他們手作步道的原型,古道研究或工法技藝,突破既有觀點的生態書寫,本土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好好挖掘,用嶄新的視野來看台灣,她清爽笑道。

所以,眼神如果交集,在公民環保意識大幅提升的寶島,且讓我們山水有相逢吧。

八煙聚落水天一色的「水中央」(吳雲天攝、果力文化提供)

相關活動訊息:
※ 「夢幻步道,行走天然之必要」座談‧by千里步道
10月8日(三)14:00~16:00 @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板橋區莊敬路62號)
※ 就是要走!夢幻步道小旅行
9月6日鳥語花厝,離家最近的世外桃源|內雙溪古道
10月18日靜波、泉澗伴蒼鬱|灣潭古道
※ 千里步道系列活動預告:
09/19-21:大南澳越嶺步道工作假期(預計8/20開放報名)
10/04-06:舊達來辭職坡步道工作假期
10/10-12:大南澳生態小旅行
10/17-19:大南澳越嶺步道工作假期
10/24-26:舊達來辭職坡步道工作假期
12/05-07:舊達來辭職坡步道工作假期
以上場次預計都將於活動前1個月前開放報名,敬請隨時留意千里步道網站與臉書粉絲頁公告最新消息!

《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書封。果力文化提供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

作者: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策劃, 週週爬郊山社群/協力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4/07/10

山,一直在那裡!
有多久不曾拾起腳步、遠離喧囂
踏上尋找祕境的旅程?

百年古道,穿梭時空想像先人行旅
邀你輕裝徐行,週週爬郊山!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