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4日
摘錄自2012年9月14日雅虎香港新聞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香港大嶼山的流浪黃牛被指滋擾居民生活,經常被驅趕。但米埔濕地自2006年引入的兩頭水牛,卻「同牛不同命」, 可在濕地自由活動,而管理米埔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發現,引入水牛後其活動範圍錄得雀鳥數目,較沒有水牛時多出6.6倍,雀鳥種類增加87%。
基金會計劃未來一年再引入5頭水牛,「放牧」範圍由現時1.8公頃擴展至15.6公頃,面積接近一個維園,希望藉此提升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隨着錦田發展,水牛生態備受威脅。香港漁護署表示,現時香港約有1350頭流浪牛,水牛佔130頭,其餘為黃牛。當局暫時只安排3頭水牛遷入米埔放牧,未知輪候牛隻有多少。
該署續指,水牛體型較大,署方成功捕捉後,要視乎其健康狀況和性格是否溫馴等,再決定會否交予米埔放牧。現時水牛集中在大嶼山和新界西及北區出沒;而捕獲的黃牛主要在西貢放生。
研究數據顯示,兩頭水牛在濕地日常活動,例如踐踏泥地、在泥地打滾和咀嚼雜草等,為濕地生態帶來多項好處,例如可減低生長在淡水塘壆上的植物高度,吸引不同種類的水鳥棲息。
由於兩頭水牛可以開拓更廣闊的濕地面積,冬季期間,每公頃的水鳥平均數量,較沒有水牛的5.1隻高出6.6倍,達38.9隻。在較短的植物及水牛足印所製造 的水坑和沼澤均發現赤頸鴨、針尾鴨和蒼鷺等水鳥的蹤影,至於罕有的黑臉琵鷺、鳳頭麥雞等雀鳥蹤影更是在增添第二頭水牛後才錄得,估計這些雀鳥受放牧過的濕地環境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