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花之鄉 富興保育兼顧產業發展 | 環境資訊中心

鳳梨花之鄉 富興保育兼顧產業發展

【社區保育開步走】富興社區的故事

2012年10月30日
作者:廖靜蕙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的富興社區以生產鳳梨著稱,也是全國生產「旺旺來」鳳梨花的最大產地。攝影:廖香璞。花蓮縣台9線一路平坦往南延伸,海岸山脈、河流、農地以及稀疏的住家,好一幅田園風光。瑞穗鄉的富興社區就在261K旁,當你看到大鳳梨,意味著以生產鳳梨著稱的富興社區快到了。進入海岸山脈旁的這個小村落前,不妨先到發展協會經營的富興客棧,讓社區媽媽奉上「鳳梨茶」,細細品嚐社區的「鳳梨苦瓜雞」、「鳳梨蝦球」和「旺來豬腳」,由此展開認識富興之旅。

富興是「旺旺來」鳳梨花全國最大產地,農民一年幾乎都只靠過年前一周採收賣出去的價錢最好,之後便任其腐敗。鳳梨必須兩年才能收成,農民為了增加產量以及縮短收長期間,會施打成長激素催熟,但富興以鳳梨花為主,則沒有催熟的需要。眼見可以當作糧食的作物放任腐壞,看在社區林業專案的經理人賴萌宏眼中,十分難受。於是他建議農民,採收由協會收購加工。

富興鳳梨興衰史

富興社區的鳳梨經歷外銷榮景,但60年代在台鳳公司倒閉後,鳳梨田逐漸沉寂,直到70年代,鳳梨花成為中小企業祭祀選擇,富興社區才又成為全台第一的鳳梨花產區。攝影:廖香璞。富興社區位於花蓮縣瑞穗鄉最北端,一邊是花東縱谷平原,另一邊則是如詩延伸的海岸山脈,這個海岸山脈下的小村落,因歷次的颱風豪雨將砂石帶入河岸,形成的河床地形,而稱為「溪仔底」,也因河床地形貧脊,因此只能種植甘藷、花生等旱作。

作為農村,富興能種的物種的作物不多。1966年,台灣鳳梨公司在花蓮玉里設置罐頭加工廠,以契作方式,在花蓮推廣鳳梨種植,由於保證收購金額高,農民都投入種植鳳梨,也為富興帶來生活與經濟的改善。只是好景不常,隨著產業結構改變、農村人口外移而提高生產成本,東南亞與非洲地區的廉價勢力崛起,鳳梨罐頭產業漸漸衰退,富興的鳳梨收購價格,逐年下滑,連台鳳工廠也關門大吉。

直到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中小企業欣欣向榮,傳統信仰中每逢初2、16,商號進行的祭祀中,鮮花供品成了保佑財源廣進的象徵,價格也水漲船高。而鳳梨花放上一個月也不容易壞,還能為室內增添鳳梨香,也比鮮花便宜多了。

鳳梨花再度為富興帶來契機,富興不久成為全台第一的鳳梨花產區,持續至今。

誰是賴萌宏

為了改造土鳳梨命運,原來從事畜牧的賴萌宏對鳳梨田農事知之甚詳。攝影:廖香璞1993年因為工作的關係,從新北市搬到花蓮的賴萌宏,在瑞穗養乳牛。原本就喜愛動物的他,不時到野外賞鳥,甚至捕鳥回來把玩,雖未打過獵,卻看過獵人如何利用狗去圍獵物。餓的骨瘦如柴的狗,看到獵物直流口水的景象,令他難忘,也逐漸了解打獵是怎麼回事,獵人又是如何操作的。

他細細描述一路所見,包括捕獸夾如何傷害野生動物,很多獸夾或陷阱裡的野生動物都經過多日的煎熬折磨之後才氣竭死亡,這些設下陷阱的獵人,根本不在乎,常常過了很多天才會去巡查,造成野生動物無謂犧牲。雖說打獵是原住民文化,但想到一個生命死前要受到這些緊迫,覺得十分殘忍,他還為此和認識的獵人溝通,要打獵就用獵槍,不要用獸夾和陷阱。

也因為這些見聞,賴萌宏決定要做保育,人家告訴他要做保育就要找林務局,不但要寫計畫,還得透過社區發展協會送案,因此,他投入社區,2009年開始透過社區加入社區林業保育計畫,今年預計申請第二階。

鳳梨的另一種風味

台農3號土鳳梨在食用鳳梨中屬酸中帶甜,做成土鳳梨酥更是絕配。不加酥油和冬瓜醬、冬瓜餡的作法,保留了完整的土鳳梨香氣,純樸的餅皮,反而襯托出土鳳梨的豐富味覺,也成了富興獨特的風味。

除了鳳梨酥,協會也陸續研發相關的加工品,並將收入回饋給社區,已具備合作經濟雛形。除了收購採收鳳梨花後被遺棄的土鳳梨,賴萌宏以社區名義向花蓮縣政府環保局申請一筆經費,租了3-4分地,以符合生態保育的種植方式,種起鳳梨來了,今年進入第3年,而前兩年種植的第一批鳳梨已採收,做成有機土鳳梨酥。

為了妥善利用採收鳳梨花後被遺棄的土鳳梨果實,賴萌宏與社區發展協會投入研發土鳳梨加工品,圖為土鳳梨酥,不添加酥油和冬瓜醬,更完整呈現土鳳梨的酸甜滋味。攝影:廖香璞。富興社區一手打造鳳梨魅力。

與環頸雉共生的農法

農地上的環頸雉。(攝影:賴萌宏)無毒耕種的鳳梨田裡雖雜草蔓生,協會每個月也必須雇工以除草機加上人力除草,過程十分辛苦。但這樣的付出,在富興的鳳梨園裏,環頸雉、台灣野兔,還有已經快絕跡的棕三趾鶉(無尾鵪鶉),都會躲在鳳梨園裏,構築了與野生動物共生的生態農村樣貌。

賴萌宏期待在生態農法下,讓這些野生動物回到人類生活的環境周邊。「小孩子看到野生動物都很高興,這是天性,那種驚豔的感覺」嘗試以有機方式栽種鳳梨,除了讓消費者有多一項健康的選擇之外,賴萌宏更以善待土地及土地上生存的生物為本。

再見棕三趾鶉

賴萌宏到富興定居1993年至今快20年時間,以前這裡很多棕三趾鶉、無尾鵪鶉、台灣野兔,幾乎已經絕跡。剛到富興的時候,棕三趾鶉親鳥帶幼鳥過馬路的畫面經常可以看見,現在卻連棕三趾鶉的蹤跡都難得一見。他認為這與農藥和殺草劑有關,只是要解開農藥、化學肥料、殺草劑的使用習慣談何容易。

棕三趾鶉又名台灣三趾鶉,是台灣特有亞種,並未列入保育類名單。食性以植物種子及昆蟲為主,以地面活動為主,甚少飛行,棲息於樹林底層或乾燥之草叢地帶,築巢於茂密草叢中,抱卵育雛有雄鳥擔綱。

好山好水不如來趟生態旅遊

為了讓社區居民體會到保育的好處,賴萌宏認為必須結合產業,他計畫發展生態旅遊。富興社區是一個大約500人左右的小村莊,人口組成阿美族、閩南和客家各佔1/3,以阿美族人與客家人最早遷入。閩南人則多為日治時期因糖廠蔗作而設立大和移民村後,由宜蘭等地遷入。

2011年起,賴萌宏組織拉吉哈幹部落族人,訓練解說導覽。「拉吉哈幹」阿美語是杜紅花「cihak」的意思,社區中不乏杜紅花的蹤影,賴萌宏從阿美植物文化著手整理成解說導覽的教材,目前10位解說員都是部落族人。

富興社區是一個大約500人左右的小村莊,人口組成阿美族、閩南和客家各佔1/3,以阿美族人與客家人最早遷入。為了讓社區居民體會到保育的好處,賴萌宏認為必須結合產業,並訓練社區裡的阿美族人解說導覽。攝影:廖香璞

賴萌宏將生態旅遊分3個系列:農事體驗、原住民文化體驗以及無具野炊,農事體驗包括幫忙鳳梨田裡的簡單農務,幫鳳梨套袋、施肥,或採果。

原住民文化則以打糯米麻糬、一邊教唱阿美古調,賴萌宏也為此收集了阿美古調。其次是編織,無論是太魯閣峽谷的苧麻或阿美族的月桃,進行藤編,完成的作品可讓參加者帶回紀念。

生態旅遊的其中一個系列是體驗原民文化,無論是太魯閣峽谷的苧麻或阿美族的月桃,讓遊客進行藤編,完成的作品可讓參加者帶回紀念。

野炊則帶著參加者沿著三條溪,一邊採集一邊解說植物的特性,包括食、衣、住、行、樂的運用,採集的對象也會以再生能力強的植物,並在野外進行野炊,並且是無具野炊,只帶一個鍋子,以竹刀搞定一餐;包著鹹豬肉的糯米糰,以阿美族的吃法,保證過癮。

提到保育,賴萌宏認為應涵蓋環境、棲地,而非只是動物植物,生態旅遊解說的重點擺在海岸山脈的介紹,在地又會關係到在地人,歷史、如何影響到農以及植物特色,環境、人文、地理之關聯。

以有機鳳梨進行生態保育標章認證

最近,社區透過林務局跟台糖租了5甲地,計畫租給居民種植當地古早時期的傳統作物。居民承租不需要租金,但必須以無毒方式耕種,農產品無論自用或銷售都可以,協會也將幫忙銷售。

賴萌宏認為以前的人會種的物種,必定適合此地的土壤特性,例如以前種過花生、地瓜、玉米、甘蔗、大豆以及小米,他期待恢復這種適地適種的精神,也讓作物多樣化。隨著地方產業復甦,賴萌宏期待更多人才回流,共同守護富興不可替代、無以倫比的價值。

【社區保育開步走】系列

※ 本文與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