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世界候鳥日:聯合國呼籲「建立候鳥網絡」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2013世界候鳥日:聯合國呼籲「建立候鳥網絡」

2013年05月12日
本報2013年5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林毓玲翻譯,詹嘉紋審校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全球每年大約有500億隻候鳥遷徙,是自然界的一大壯麗奇觀。然而,在世界各地,許多候鳥遷徙中途棲息點正遭到破壞甚至完全消失。故今年世界候鳥日 (5月11至12日的)主題為「建立候鳥網路」,旨在強調連接生態網絡,並串連政府、保育團體及熱心民眾的努力,齊心守護全球的候鳥。

候鳥遷徙的距離很長,途中需要供休息、飲食、度冬的中繼站,若這些地方遭到破壞,候鳥們的生存將受到嚴重威脅。圖為2011年世界候鳥遷徙路線。圖片來源:2013聯合國世界候鳥日官網。

世界候鳥日誕生於2006年,每年都在5月份的第二個週末,由聯合國環境計畫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下屬的兩個國際野生動物保護條約—《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 – 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 和《非歐亞遷徙水鳥保護協定》(AEWA – African Eurasian Waterbirds Agreement) 秘書處,一同舉行世界候鳥日活動,以推廣保護候鳥及其棲息地的活動,並提高人們保護候鳥的意識。

今年的主題同時凸顯了國際合作網絡的重要性,由於這些候鳥遷徙的路線往往會跨越許多的國家,甚至整個大陸和海洋,故需要建立全球連接,其中包括政府、環保組織和志願者等一同來保護候鳥。

2013年世界候鳥日的海報特別標示出一些對候鳥來說特別重要的中繼點,這些連接點像「墊腳石」,是遷徙路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候鳥們旅行千萬里後,在此進食、休息、繁殖及過冬,蓄積再次遠途飛行的體力。

然而,人類開荒、砍伐森林及氣候變遷等因素,都使這些中繼棲息地零碎化或退化,大量重要中繼站已遭破壞或完全消失,伴隨而來的是連接網絡逐漸消失,候鳥們可能無法在吃力的旅程中存活下來,對族群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保護剩餘的連接站點對於候鳥群的遷移是至關重要的。

2013年世界候鳥日海報,強調候鳥遷徙中繼站網絡的重要。圖片來源:2013聯合國世界候鳥日官網。

※ 原刊於環境通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