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布袋種植法」 都市貧民自食其力的良方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麻布袋種植法」 都市貧民自食其力的良方

2013年08月13日
本報2013年8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基貝拉貧民窟的Alice Atieno和家門口自己種植的蔬菜合影。(照片由Miriam Gathigah/IPS提供)。在肯亞首都奈落比外圍,面積達400公頃、雜亂擁擠基貝拉(Kibera)貧民窟居民Alice Atieno和這裡近100萬的居民一樣,住在簡陋、隨意搭建的小棚屋中。

特別的是,Atieno的家門口擺著一袋一袋的麻布袋,裡頭種著一株株綠色葉菜。身為六個孩子的母親,這些羽衣甘藍是他們賴以為生的重要糧食。他的孩子們也深知玩耍時絕對不可以踢到這些蔬菜。我用裝滿土的布袋種植物,大多是種羽衣甘藍、菠菜、甜椒和蔥。」Atieno說。這就是貧民窟的都會農業型態。

Map Kibera Trust是協助基貝拉貧民窟居民參與政策制定的非政府組織,提供居民政策的相關資訊。Map Kibera Trust指出,「麻布袋種植法」讓每戶家庭每周收入增加5美元,或是增加2至3頓的飽餐。「這對於每月平均家庭收入才50至100元的居民們來說,已是非常顯著的進步。」經濟學家Arthur Kimani說。

肯亞貧民窟的麻布袋種植法(sack farming)。取自 Smithsonian's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 。

肯亞農業研究所的統計報告指出,肯亞的4000萬人口中,超過1000萬人有糧食安全問題,必須倚靠糧食救濟過活。對這些人來說,布袋農業提供非常實質的幫助。

肯亞中部省的農業部官員Kiama Njoroge說,麻布袋種植法不但符合衛生,成本也低,所需的材料唾手可得,能以很簡單的方式種植出營養的食物。布袋農民Peris Muriuki也說,「一個布袋只要12分錢,有些農夫花大約1元買土壤,不過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從附近地上挖土。石頭到處都有,路上和工地都能撿到。」

密西根州立大學助理教授Courtney Gallaher主要研究食物系統和永續農業,他針對基貝拉都會農業進行的研究顯示,「基貝拉的家庭絕大多數有50%至70%的總收入花費在食物上。排除水的成本,布袋農民若賣出自己部分種植的蔬菜,每個月能創造20至30元的收入。」

擺脫污染農耕

「都會區的貧民窟過去都以污水種植作物,不留心的消費者可能因此染上霍亂、阿米巴、傷寒甚至癌症。」衛生部門的公衛專家Patrick Mutua說。根據衛生局的資料,肯亞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每1000個新生兒就有77個死亡,都會貧民窟則是151。腹瀉是其中一個主要死因。

「貧民窟農民用含有鉛和汞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種植作物,可能引起癌症和腎功能衰竭。」另一位公衛專家Patricia Mwangi說,「暴露於鉛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發育,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學習和行為障礙。」不過很多肯亞民眾已不經意吃下重金屬物質。

農民Fenice Oyiela對於露天下水道的惡臭污水展現驚人的忍耐力,他無視污水對健康的影響,直接用雙手從他自己挖的引水道中取污水來用。Oyiela在基貝拉貧民窟旁的一條污水管線上種植羽衣甘藍、非洲莧菜和葛粉。他說他的生意已經好到讓他忙不過來,「有時一天可以賣出10袋蔬菜。貨車把這些蔬菜運到奈洛比的頂級超市販賣。」

據農業部統計,2010年有30%的奈洛比居民從事都會農業,而且大多數用的是污水。因此,布袋農業可說是個衛生的解決方案,對那些沒有土地可務農的人們來說尤其重要。

※ 編註:麻布袋種植法(sack farming),在國外也視為都市農耕「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的實踐。長年推廣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大地旅人工作室創辦人江慧儀認為,這種種植法不用固定的農地,可以任意移動,非常適合都市農耕,類似台灣人常用保利龍等容器種植盆栽。而在非洲一些貧窮地區,因為麻布袋便宜,甚至有些直接使用現成咖啡豆麻布袋,更適合麻布袋種植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