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上的台灣百合 (下) | 環境資訊中心

大肚山上的台灣百合 (下)

2002年02月10日
作者:楊國禎

照片八、草生地夾雜的含羞草盛花中。( 攝影:楊國禎)已開花的台灣百合植株最高可達兩公尺左右,在稍有遮陰而光線較弱的地方會抽得較瘦長。蓮座狀時期需要多量的陽光行光合作用,以累積開花結果需要的養分,此時植株低矮,如有其他植物遮陰則不易生長,故百合多生長於草生地,越空曠的地方越有生長良好的可能,森林下則不見蹤影。依氣候條件,大肚山上應為森林所覆蓋,但乾旱的冬半年時常發生火災,火災後會先長為草生地,時間足夠的話會再演替為森林,但草生地在乾旱的冬半年會乾枯,此時又容易發生火災,燒掉草生地及草地裡逐漸長出的樹木小苗,這為百合創造優良的生長環境,當夏季百草興盛時,她已累積足夠的能量抽苔,花苔突出眾雜草的糾纏,開出顯著的花來招蜂傳粉,當秋風蕭瑟眾草乾枯時,突出的枝枒又充當具有薄翅的種子的撒播器,而土裡的鱗莖又是避開火燒的絕佳方式。也就是說,此地的百合藉著火燒排除生存競爭的壓力,不然她會隨著草地演替為森林而消失。

照片九、艷紅鹿子百合花朵近。(攝影:吳聖傑)依上面所言,現在大肚山上到處都是火災所形成的草生地,且連年都在燒,應該到處都是百合花才是,但事實上只有四公頃範圍內才是集中區,向外圍則零零星星,大肚山的其餘地方就不常見,這說明著此地的百合可能是最近時期突然大量闖入,落籍生根後,正逐漸地向外擴張中,此種情形最可能的狀況是有人大量種植形成。

台灣野生的百合(Lilium),可依花的型態分成兩型:1.喇叭型,只有花被片的前端照片十、麝香百合開口張開,基部組合成一長的圓筒,內面沒有斑點;2.反捲型,整朵花的花被片幾乎都張開、反捲,張開來的花被片內面有顏色鮮豔的斑點。台灣野生的反捲型有艷紅鹿子百合(L. speciosum var. gloriosoides)、野小百合(L. callosum) ,而喇叭型百合最近被認為(台灣師大生物系王震哲教授私人通訊)都是已有園藝栽植的麝香百合的變種,有麝香百合原種(L. longiflorum var. longiflorum)、台灣百合(L. longiflorum var. formosanum)、粗莖麝香百合 (或稱鐵炮百合) (L. longiflorum var. scabrum),典型的特徵如下:

照片十一、東北角葉較寬的中間型百合個體,可見基部蓮座狀的葉子及抽苔的花莖麝香百合原種:全株光滑無毛、無紅褐色的色素,葉較寬約2公分、邊緣反捲、前端銳尖,花純白,四月左右開花;

台灣百合:全株光滑無毛、具有紅褐色的色素,葉較細狹約1公分寬、邊緣平展、前端銳尖,花外有紅褐條紋,六、七月開花;

粗莖麝香百合:全株披有粗糙毛、無紅褐色的色素,葉寬約2公分、邊緣平展、前端鈍,花純白,四月左右開花。

照片十二、台灣百合生長地附近邊坡溝谷,示火災後草生地與相思樹森林分界麝香百合天然分布於東亞島弧,從日本、琉球群島、台灣分布到菲律賓。麝香百合原種從日本、琉球群島分布到台灣外島的彭佳嶼、龜山島與蘭嶼為止;台灣百合分布於台灣本島從高山到平地、海邊;從東北角沿東海岸延伸到蘭嶼,這一帶是麝香百合原種與台灣百合分布的分界面,有各式各樣的兩者間的中間型出現,形成過渡帶的現象;粗莖麝香百合就只分布於過渡帶中的東北角附近。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好像人類生存於非洲的是黑人、歐洲的是白人、亞洲的是黃種人,而當不同種族聚集於美國紐約,混血產生不黑不白或不黃而呈現不同中間光譜位置的人類個體,就像彩虹的不同顏色間有過渡帶一樣。大肚山上的台灣百合,很多個體開的花外表的紅褐色條紋並不明顯,因此推測可能與東北角到蘭嶼這一過渡帶的個體有較近的親緣關係。照片十三、草地中逐漸成長的相思樹苗木,如無火災則將演替為森林,此時百合將退出舞台


【文章連載】大肚山上的台灣百合 (上)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