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產油國聯手防堵海洋汙染 監控波灣生態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八產油國聯手防堵海洋汙染 監控波灣生態

2013年11月22日
本報2013年11月22日科威特訊,吳柏旻報導

科威特位於波斯灣西北角,面積僅約台灣的一半,全境皆為沙漠型氣候,卻擁有全球十分之一的石油蘊藏量。因此,這裡的農業與畜牧業都不發達,工業則以石化業為主。由於波斯灣周圍的國家都以原油及石油煉製品為出口大宗,海上鑽海作業及運油事故相對頻繁,對於鄰近的海域,也造成龐大的環境污染問題與生態衝擊。

ROPME

台灣8個NGO團體組成的聯合訪問團於11月初與科威特志工協會展開為期10天的交流活動,期間除訪問社福團體外,也與科威特海洋環境保護區域組織進行交流,以了解科威特主要面臨的環境問題。

海洋環境保護區域組織(Reg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ROPME)成立於隔年1979年,現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旗下的區域組織,主要的工作即為協助8個會員國履行科威特協議(註),並對附近海域生態進行科學調查與監測。

ROPME在1996年成立了遠端感測實驗室(Remote Sensing Laboratory,RRSL),運用衛星影像與空照圖監測波斯灣海域,掌握海域內的生態環境變化,並協調會員國對海上鑽油或運油事故進行緊急處理。

ROPME的執行秘書Abdul Rahman Al-Awadi博士談到,波灣斯面臨的環境問題有石化工業污染、工業與家庭廢水排放、沿海生物大量消失、外來種入侵等等。至於1991年波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縱火焚燒油田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博士則語帶保留地表示,情況可能不如預期的嚴重。但是沿海生物數量銳減的情形,令他十分憂心。

「今天在波斯灣沿海海域,魚類似乎已經難以生存,珊瑚礁以及鳥類的數量也已經減少許多。此外,當地的氣候環境相當極端,一年之中最高溫與最低溫相差可能超過40度,因此當地生態環境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可能不如其它地區巨大。」Abdul Rahman Al-Awadi說。

博士還提到,外來種也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當油輪與貨輪在其他國家卸貨完畢,準備駛回波斯灣的時候,已經淨空的油艙與貨艙內需要灌注壓艙水(ballast water),增加船隻重量以對抗風浪。大量的壓艙水在船隻回到波斯灣以後,沒有經過處理就排放到海洋裡,其中數量龐大的外來種如水母、棘冠海星等,破壞了生態系的平衡,也擠壓了當地固有稀有物種的生存空間。

註:為了因應日漸嚴重的海洋污染,波斯灣地區的八個產油國家: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1978年4月召開聯合會議,會中通過的協議(Kuwait Regional Convention for Coope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from Pollution)對於海上油污處理、工業廢棄物、人為活動、海洋資源管理等等都有規範,就是為了減輕人為開發對海洋生態所造成的破壞。

※ 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上線囉,邀請您來按讚,一起推廣環境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