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貢與馬告檜木國家公園 (上) | 環境資訊中心
陳玉峰

甲-貢與馬告檜木國家公園 (上)

2002年06月19日
作家:陳玉峰 (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

當「甲-貢」在傍晚時分啼叫、低飛,族人們心知啟示降臨,會以淨耳聆聽,目視其飛翔,更會以心靈感悟東飄西盪的啟示。甲-貢就是烏鴉,南勢溪名為翁˙甲-貢,也就是烏鴉河之意。甲-貢匯聚處下方,亦即動物族群龐雜區,現在則常指示著垃圾特別多;過往,甲-貢出現之處,通常顯示老鷹覓食點,因為甲-貢等著吃殘餘;甲-貢流連處,可能是白鼻心正在享用大餐的地點;甲-貢也常徘徊在泰雅族部落與深山的交界處,因為它伺機要捕獵族人飼養的小雞。

甲-貢鳴叫之際,暗示著這地區可能存在著某些幽靈,此刻正搜尋著有病痛的人,也可能是某種災厄、詛咒正要降臨部落,因而泰雅族人對甲-貢又愛又恨,愛的是牠充滿提示與預警,恨的是為什麼要降禍在部落。跟甲-貢的溝通是部落的重疊文化,牠是種心靈交流,屬於地球生界另類的大哥大,必須從小學習,且在無意間領悟。

即使心生不祥,也沒有人會向甲-貢丟擲石頭,族人也會藉由甲-貢的舞姿,千變萬化的言語,摸索著哪兒有動物的行蹤、棲地,動物們為何被甲-貢盯上,是生病?是小生命出生後夭折?是獵區出現屍首?不僅如此,甲-貢也吃果實,瞭解愛吃特定果實的動物種類,動植物之間藉由多種顏色的言語溝通,山林與人,到處都是溝通的橋樑。

外來人種欠缺足夠的時間與心靈的力量領悟台灣山林的提示,世界上遠比是非、善惡、福禍的框格大太多,任何價值觀都帶著反價值的基因,所以泰雅人也用「甲-貢」來諷刺不長進的人,責罵年青人不懂分辨,只曉得拾人牙慧,吃別人吃剩的東西,也沒能力找尋獵物;對不修邊幅只知道要東西吃的成年人,就像甲-貢般的「嘛-嘎-路」,也就是「黑色」的意思。

沿著翁˙甲-貢、塔克金溪、白石溪,都有豐富的魚群,是泰雅族人的漁獵區與生活圈。從前,在烏杜的祝福下,帶著子女獵捕河川上游的苦花(魚固 魚),且夜宿空林下,也在山林中醃製獵物,待上數天之後背著獵物回家,分享族人,而資源常在,甲-貢伴隨在旁。

如今,毒魚、電魚、炸魚、濫獵、伐木、開山,一切為錢是問,一次佈滿百個陷阱,動物族群飄零,就連所謂的學術研究,打晶片也把我們的黑熊打死,甲-貢變調,族人靈魂殘缺,「而我們泰雅人就是愛做夢的生靈,我有個遠景與大夢,夢的落實就是部落重建、部落永續發展,我支持成立馬告檜木國家公園的理由在此」,阿棟牧師娓娓道來部落大夢,在極不搭調的台北十里紅塵中,我一筆一筆刻劃山林遊魂狀似變調的尾音;「石門水庫的水源來自鎮西堡等後山、前山,但新竹科學園區回饋基金送給新竹縣政府之後,為什麼原住民部落飲用水的設施依然不得改善?」阿棟平淡的語氣,好似敘述著台灣一貫的歷史故事,「農委會300萬經費要給部落,條件是反國家公園,好讓他們實施『森林生態系永續經營計畫』」,到底台灣分裂成幾國,沒人數得清!

目前為止,文字傳媒流竄著舊政府時代刻板的國家公園印象,到處傳播不實的誣衊與重傷,事實上國家公園之惡,是惡在舊官僚欠缺人文素養及衙門心態,是執法的偏差而非法律的缺陷,或國家公園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