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孔招親記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九孔招親記

2014年05月26日
採訪、撰稿:錢志偉;攝影、剪輯:陳添寶

位在台灣東北角的貢寮,4月份依舊風大浪高。當地的九孔養殖池裡,卻有一群平均將近60歲的九孔採收夫,不畏惡劣天候,潛入水底挖掘九孔...

高齡的採收夫潛入水底挖掘九孔

九孔,是夜行性貝類,白天都躲在石塊背光面,只能依賴人工翻面採收。高齡的九孔採收夫,靠著岸上的打氣機,可以長時間待在水裡,再利用綁在手腕的小鐵片,熟練地挖起緊附在石塊的九孔,裝滿籃子後再吊到岸上,進行分裝。

靠著岸上的打氣機在水裡採收九孔

在養殖池另一端,婦人們正忙著挑選九孔,進行分級包裝。剛上岸的九孔,一簍接著一簍運送到這裡,她們不嫌忙碌,反而樂在其中,因為台灣九孔業,從2002年開始,一直在谷底迴盪,她們可是等了10年,才再次見到豐收盛況。

婦人們正忙著挑選九孔

九孔因為體型小,不佔空間,而且養殖時間短,資金週轉風險小,1980年代開始在台灣產業化,2001年達到高峰,年產量接近2500公噸,產值突破20億元,當時的台灣,被稱為世界九孔王國,卻沒想到2003年的一場疫病,讓全台的九孔,幾乎全軍覆沒。

「第一天死3斤,第二天死30斤,第三天差不多死300斤」,貢寮的九孔養殖戶吳慈峰,描述當時九孔猝死慘況。這場怪病,讓九孔幼苗夭折,成貝也英年早逝,全台九孔產量,從2001年的2500公噸,2003年折半到1100公噸,到2010年僅剩171公噸,原本「錢景看好」的九孔養殖,一夕之間跌停為夕陽產業。

2001年九孔產量接近2500公噸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張本恆教授指出,這場九孔疫病只發生在東北角這個區域,而且是在冬天發生,他花費了5年時間,終於找出九孔的死因,是所謂的「皰疹病毒」。

走私九孔幼苗造成大規模染病

「因為從中國走私九孔,造成大規模染病」,按照吳慈峰的說法,九孔苗在全盛時期供不應求,腦筋動得快的養殖戶,轉而到中國繁殖九孔苗,再低價回銷台灣,沒想到卻一家感染一家,東北角及宜蘭地區的九孔業,幾乎全軍覆沒。

走私幼苗,毀掉一個超過20億規模的養殖產業。為了讓九孔業回春,專家呼籲要改善水質藻相,使用殺菌設備,但完全無濟於事。最後甚至建議養殖戶要棄養九孔。不忍心血毀於一旦,台灣九孔業者自力救濟,遠赴「日本招親」進行品種改良。

因為長期近親通婚,台灣的九孔品種劣化,抵抗力差,遇到病毒或寒冬,非死即傷。養殖業者從中國廈門大學的研究發現,日本的公九孔不怕冷,抵抗力好,台灣母九孔長得快,生出來的中日混血兒,也十分地爭氣,產量從2012年的16公噸,2013年已經增加到的180公噸。只是產量雖然增加,若想回到當年盛況,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身體有沾黏藻類,表示九孔不健康」,張本恆手裡拿著死傷的九孔樣本指出,台日雜交幫助業者挺過2000年初期急性猝死的九孔瘟疫,但是台灣的九孔池,現在還有另一種不知名的慢性病毒在作祟,「九孔會慢慢地死,持續期間很長,到收成時,只剩下兩三成」,張本恆說,如果不加緊設法找出病因,很有可能造成台灣另一波九孔感染。

防疫有漏洞,讓病毒有機可乘,海水溫度上升,也威脅到九孔的生長環境。

核四運轉排出溫水將衝擊九孔產業

「核二廠會發現秘雕魚,核三廠附近的珊瑚礁白化,表示核電廠一定有問題」,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郭金泉教授提出數據說明,核電廠的熱能,有三分之二被冷卻後,變成溫排水排入海,「夏季海水溫度若是30度,就會上升到37度,對九孔來說,像是燒滾滾」。台灣的九孔產業集中在東北角沿岸,剛好就在核四廠附近,一旦核四運轉排出溫水,將衝擊好不容易復興的九孔產業。

台灣的九孔養殖業者,透過台日聯姻拉抬產量,榮景尚未恢復,眼前還有慢性病毒、海水環境等「遠憂近患」需要解決。養殖學者和專家認為,九孔復養的艱辛路,完全反映了台灣養殖業,為何由盛轉衰。

前雲林縣農業處長李武忠指出,每當國內養殖物發生大量死亡時,官員總習慣把原因歸咎於病毒,解決方法是全面禁養2到3年,甚至棄養,輕易撇開責任,讓業者對政府失去信心。另外對於重要養殖種類病害防治技術,政府斥資17.4億元經費建立「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顯然未發揮功效。

台灣九孔養殖能否再恢復榮景?

郭金泉也憂心忡忡地認為,台灣的九孔養殖能否再恢復榮景,不得而知,但如果再不重視品種管理,沒有積極進行有系統的育種研究,無法提供養殖業者必要的種原和技術協助,難保若干年後,九孔產業將再度落入瀕臨瓦解的輪迴。

※我們的島【九孔招親記】
05/26(一) 22:00首播
05/31(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