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 Page 31 | 環境資訊中心

時事評論

2019-06-08 06:49
你多久沒去海邊了? 你知道海邊的現況是什麼樣子嗎? 你知道塑膠垃圾、化學物質、重金屬等等污染都進入到海洋,而這看似一望無際的大海,目前大家已知是一個封閉的大袋子,包容了我們所有的一切……。 海灘上的保麗龍垃圾。攝影:晁瑞光。 ...
2019-06-08 06:00
想用一樣的話問問苗栗縣民及議員們:用靈魂及生態換取了開發,我們失去了什麼? (編按)6月4日苗栗縣議會以9:25懸殊的差異,退回了《苗栗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草案》,在石虎面臨瀕臨危險之際,引起大眾熱議。 ...
2019-06-06 10:06
核能原本應該是地球的救星。過去咸信核電廠能大量發電,同時不會像燃煤、燃油、和燃氣電廠一樣產生溫室氣體,能協助減緩人類正在面對的氣候變遷災難。身為鑽研次元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這門艱深學問的物理學家,我曾仰慕核工業背...
2019-05-29 09:56
隨著全球化下各國跨境貿易活動趨於頻繁,跨國環境污染問題亦如雨後春筍般浮現,而現今主權國家間為有效解決這些跨界的環境污染,共同制定了諸多「多邊環境公約」(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MEAs)...
2019-05-24 10:54
5月20號,豪雨襲擊北台灣,淡水紅樹林淹水的畫面在電視重複撥放,河岸山坡地過度開發的舊問題再次上演,因為土地開發增加的地表逕流,造成狹隘的河岸平原排水不及。 對照來看,5月是母親節的月份,大台北市民剛剛度過溫馨的母親節,卻從未去關注另...
2019-05-21 10:01
「塑膠廢物污染被公認為全球關注的一個主要環境問題,已達到流行病的程度」—《巴塞爾公約》行政秘書帕耶特(Rolph Payet) 廢塑污染像一場跨地域跨物種的流行病,最高的山上有、最深的海床有、動物體內有、植物的土壤有、我們的食...
2019-05-16 10:37
這個週末(5月18、19日)花蓮崇德、七星潭「海上的遊行」已向警方合法申請通過。這件事的背後是一群為了爭取不會造成任何污染的水域遊憩權,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自由的從事所喜愛的戶外活動而努力奮鬥的人們。 我國中央政府說水域「原則開放,例...
2019-05-15 10:49
2011年5月18日美麗灣破壞沙灘建造水泥堤岸泳池。圖片來源:黃苑蓉提供。 針對台東縣長饒慶鈴5月9號於縣議會,「美麗灣仲裁中最好的結果是美麗灣業者繼續履約營運」的發言,我們深表遺憾,並發表以下幾點聲明。 一、因...
2019-05-10 15:42
國內外許多綠能業者發表許多文章及資訊,嘗試破解綠能謠言,最典型的就是由國際太陽能協會(ISES)所製作的「再生能源併網八大迷思破解」資訊圖表,圖文並茂地闢八大謠言。 自從去年擁核公投過後,檯面上常常出現不利於能源轉型發展的論調,其中包...
2019-05-09 09:40
很多人一輩子生活在大台北,卻未曾走進社子島,更不知道社子島因為台北市的防洪計畫而差點被高築的堤防隔離在淡水河中央,成為一座事實上的孤島。經歷近半世紀的限建,社子島保留了許多早年台北的聚落樣貌。漫步在社子島,總是人感受到一股彷彿中南部農村鄉間...

頁面

訂閱 RSS - 時事評論 訂閱 時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