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Net國際新聞 | Page 229 | 環境資訊中心

HiNet國際新聞

2016-10-13 11:04
以往人們對剩食回收的想法,不外乎是提供給弱勢族群、或是有需要的人使用。不過現在科學家卻能將廚餘、或是食品工業產生的食物廢棄物,從中萃取出糖醇,再以奈米碳管技術,作為貯存能源的「剩食電池」,將日常生活中多餘的能源重新蒐集再利用。 ...
2016-10-13 11:04
文化遺產與永續旅遊連結,是國際旅遊發展的新趨勢。為迎接2017年「國際永續旅遊年」(2017 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lobal S...
2016-10-13 10:50
越南知名部落客阮玉如瓊(Nguyễn Ngọc Như Quỳnh),因為長期批評政府政策,包括對台塑越鋼廠死魚事件的後續處理多所不滿,10日遭警方逮捕。警方11日發布罪名為散布反國家文宣、扭曲事實,恐面臨最長12年刑期。 ...
2016-10-12 10:41
英國《獨立報》報導,最新研究發現,氣候暖化使過去30年間,美西森林大火的面積翻倍,相當於1.2個台灣大小。科學家表示,這個問題還將持續惡化,直到吞噬所有森林。 森林大火。攝影:Kari Greer。圖片來源:美國農業部&n...
2016-10-11 11:28
科學界預測,2100年的全球平均溫度將比現在高出2.5°C,因此研究人員在比外界溫度高2.5°C的培養箱中飼養南方綠椿象,卻發現所有實驗個體都未能達到性成熟。這項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可能殺死昆蟲和其他動物胃部的益菌,使生態系統變得脆弱。 ...
2016-10-10 05:00
PeeJ期刊4日發表了一份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深海珊瑚研究。科學家歷時20年探勘2590公里長的夏威夷群島,除了在當地中光層珊瑚生態系發現大量藻類,更認定這裡是地球海域中特有種密度最高的地方,有許多淺海珊瑚生態系沒有的特殊物種。 研究團...
2016-10-08 05:00
為期兩週的第17屆(CoP17)華盛頓公約會議於4日落幕,152個締約國通過許多重要的野生物貿易決策,加強打擊走私、提高物種保護等級、實施減少走私需求策略以及與偏遠社群更密切合作,讓非洲象、穿山甲、紅木等物種獲得更高等級的保護。 ...
2016-10-07 10:43
全世界第一個全面針對全球暖化的條約獲得世界多國的支持後,將於今年11月正式成為國際法。聯合國氣候首長埃斯皮諾薩(Patricia Espinosa)5日宣布,《巴黎協定》目前有72國加入,佔溫室氣體總排放量57%,已達通過門檻,將於30日內...
2016-10-06 11:31
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近日發表第一個深海動物攝食微塑膠的科學證據,證實距陸地污染源幾千英哩外的深海,也存在長度5公釐以內的微塑膠!研究並與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斯塔福德郡大學的法醫和犯罪學系合作,進一步分析深海動物體...
2016-10-05 11:23
人造犀牛角有可能成為野生犀牛保育的新希望嗎?第17屆約翰尼斯堡華盛頓公約(CITES)會議(CoP17)上,國際保育社群和創投資本家擦出意見分歧的火花。CITES大會最終決議,應進一步深入了解生物工程野生物製品對保育的影響,並交付下一屆在斯...

頁面

訂閱 RSS - HiNet國際新聞 訂閱 HiNet國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