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 Page 5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之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說:「砍掉一棵樹,失去的絕不僅一棵樹,而是失去已知及未知的生物。」建構完整的資料庫,成為各國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目標之一,而「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簡稱TaiBIF」,完整收錄了台灣物種資訊、公開分享,並藉此促進國際生物多樣性資訊交流。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EIA)同樣長期致力推廣生物多樣性資訊,為使讀者更易獲得物種相關研究資訊,2015年,我們與TaiBIF合作,在生物多樣性、生物簡介專欄中提及的台灣物種,讀者都能透過名稱連結,進一步到TaiBIF網站上閱讀延伸資訊,對物種更添幾分認識!

2019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出版《上課了!生物多樣性(5):愛知目標全球行動》,這是國內第一本深度闡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專書,並具體引介國際間邁向愛知目標的實際行動與國內外案例故事,現在加入捐款支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定期定額捐款500元(含以上),就可獲得一本,送完為止!

生物多樣性之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說:「砍掉一棵樹,失去的絕不僅一棵樹,而是失去已知及未知的生物。」建構完整的資料庫,成為各國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目標之一,而「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簡稱TaiBIF」,完整收錄了台灣物種資訊、公開分享,並藉此促進國際生物多樣性資訊交流。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EIA)同樣長期致力推廣生物多樣性資訊,為使讀者更易獲得物種相關研究資訊,2015年,我們與TaiBIF合作,在生物多樣性、生物簡介專欄中提及的台灣物種,讀者都能透過名稱連結,進一步到TaiBIF網站上閱讀延伸資訊,對物種更添幾分認識!

2019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出版《上課了!生物多樣性(5):愛知目標全球行動》,這是國內第一本深度闡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專書,並具體引介國際間邁向愛知目標的實際行動與國內外案例故事,現在加入捐款支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定期定額捐款500元(含以上),就可獲得一本,送完為止!

2022-11-24 10:26
編按:《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5)即將在下(12)月的7-19日,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行。雖然我國並非締約方,但2020年在林務局以及多位專家學者的努力之下,出版了台灣首份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值此之際,特別邀請國內...
2022-11-17 09:40
編按:人為開發活動導致棲地消失,使得富含水資源的農田成了青蛙的庇護所。具專一性的農地型蛙類,其棲地變化的敏感度高且移動能力低,在農地不斷流失之下,生存備受考驗。人類如何能與青蛙共存共榮?三項行動建議帶你看,如何守護「蛙邸家」。 ...
2022-10-20 10:01
編按:遍地都是的草生地,可不見得就是昆蟲安身立命的家。隨著甘蔗園地逐年萎縮,三種自日治時期開始猖獗的甘蔗害蟲逐漸轉為稀有種。過了40餘年,這些昆蟲於苗栗西湖的墓仔埔再次被人發現。這些年間,牠們如何捱過台灣糖業的轉變?又如何因閩客掃墓習俗不同...
2022-09-22 09:28
編按:「台灣獼猴數量是增加還是減少?」在獼猴保育議題上,這應該是最常被提及的問題之一。1997-2000年間,台灣有了首次以全島為範圍的獼猴族群調查,不過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大範圍的調查。「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團隊有...
2022-09-15 09:28
編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估,過去一百年,全球因農耕方式轉向種植基因單一、高產量的作物,已流失75%的作物遺傳多樣性。為了保育遺傳多樣性,在同時面對氣候變遷、人為開發造成棲地破壞等外部壓力之下,科學家們與時間賽跑,透過種子庫及在地傳統...
2022-09-08 09:31
稀有植物引人注目,雖然容易招來採集危機,但保育上更受關注。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被評定為「暫無危機」(Least Concern,LC)等級的物種,也就是所謂的常見或普遍植物,鮮少受到人們的關注,卻因人為不當引進並隨意野放的外來植...
2022-09-01 10:48
近年溫室氣體增加、全球升溫、氣候變遷加劇等問題日漸嚴重,各國也紛紛投入減排的行動。美國作為第二大排放體,對全球暖化態度始終搖擺不定,在其他大型經濟體陸續實施碳權市場時,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碳權市場。但美國有部分州政府並不願就這樣置之不理...
2022-08-11 09:38
混農林業(Agroforestry)在現今全球受到重視和歡迎。這是在一塊土地上結合林業和農作生產的管理模式,藉此達到碳儲存和減少土壤侵蝕,改善土壤健康,同時增加土地作物產量,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 國際組織WeForest自2011年起...
2022-08-09 09:18
台北市位於台灣本島北部之台北盆地,周圍有山系和河川圍繞,轄內有山岳、平原、濕地、河川等多樣化的生態系。 雖為高度發展的城市,但部份地區仍保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包含陽明山國家公園、關渡自然公園、野雁保護區和地方級重要濕地,以及已於2021...
2022-07-12 10:22
提到真菌,大家最常想起的可能是火鍋料裡的各式菇類,或是橘子皮發霉時的墨綠色毛狀物。其實,真菌可謂無所不在──它存在在我們的皮膚上、腸道裡,遍佈於我們每日行走的土地之下,也生活於周遭的植物體內。然而,雖然真菌無所不在,但卻往往受人忽略。 ...

頁面

訂閱 RSS - 生物多樣性 訂閱 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