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低碳專題
2021-10-06 09:00
歷時超過一年半的長跑,歐盟執委會總算於7月14日推出「fit for 55」套案,其中包含最吸睛的碳邊境調整機制(碳關稅,下稱CBAM),預計2023年開始三年的準備期,2026年正式施行邊境收費。
碳關稅預計2023年進入準...
2021-10-05 10:58
世界是否需要幾百萬台直接從空氣中吸入二氧化碳的機器來因應氣候危機?越來越多新創公司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並且正在積極生出他們的第一台機器。
這些公司有的在冰島將二氧化碳變成岩石,有的捕捉辦公室工作人員呼出的氣體,有的喊出「將石油放回地底」...
2021-10-01 14:41
歐盟碳關稅即將開徵,台灣產業面臨迫切的低碳轉型壓力。全國工業總會今(1日)舉行「我國邁向碳中和的策略與產業發展論壇」,中鋼、台塑等台灣碳排大戶皆與會分享減碳經驗。
台塑企業總管理處總經理林善志表示,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正在盤點2050年...
2021-10-01 10:50
上週五的台北市西門町街頭,青年抗暖大遊行浩蕩展開,全台青年集結,提出七大「抗暖」訴求,用行動宣告年輕世代對於氣候變遷的擔憂。這令來自澳門的同學陳正朗感觸良多,他驚訝於台灣的社會風氣,讓民眾可以清楚表達意見與訴求,應能推動更完善的氣候治理政策...
2021-10-01 09:52
瑞士人均碳排和台灣差不多,每年約12噸。有個瑞士小家庭認為,瑞士人的工作與生活消耗掉太多資源,平均要三個地球的資源才能過瑞士生活。因此,他們把一家四人的總碳排量設定在12噸——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Marie 和Michaël...
2021-09-30 17:02
在台灣,消費合作社日漸式微,多數存在於中老年人學生時代的記憶裡。而在日本,消費合作社的規模大不相同,資金可達上百億日幣,還有能力參與電力事業,成為再生能源的一大助力。
「Greencoop電力」是日本一家消費合作社的再生能源電力事業。...
2021-09-29 10:57
衛報報導,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遇到一個矛盾的問題,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部份要靠半導體,因為它是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陣列和風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晶片製造也助長了氣候危機,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水。晶片製造廠或晶圓廠每天要使用數百萬加侖的水,並且會...
2021-09-29 09:33
日本核電廠廢爐與核災善後的新聞,時常報出鉅額的預算數字,像是「令和2年 經產省為廢爐與輻射污染水編列192.1億日圓預算」、「新冠疫情影響 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作業延期」等。
對台灣人來說,日本核電廢爐與核災善後的消息,可能只是鄰國的一...
2021-09-28 18:48
目前食藥署規定,使用基改作物必須明確標示;但若產品中的「非故意摻雜」基改作物含量少於3%,就可標為「非基改」。依筆者觀察,台灣的法規內容與食品「是否能被測出基改基因」有關,且雖有考量消費者知情權,但稽核效益不明。
基改作物成為農藥大廠...
2021-09-27 17:54
每年收到夏季的電費單總是特別緊張,一邊吹冷氣一邊擔心電費激增。其實節省電費與良好的生活品質可以兼顧,中影八德大樓自2016年起,積極改善空調及照明設備,每年節電超過40萬度、節省126萬元的電費,在富威電力的協助下,冷氣一樣涼爽舒適,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