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
「環境資訊中心」持續關注台灣的環境議題動態,包括廢污治理/循環經濟、能源轉型/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里山、國土計畫與海洋等面向,提供兼顧時效、廣度與深度的資訊,讓讀者掌握環境議題脈絡。
2025-05-22 17:51
保育黑面琵鷺,現在也可以靠AI幫忙。中華電信與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合作,推出全台首創「黑面琵鷺AI智慧監測系統」,可以監測是否有人或遊蕩犬、貓闖入黑面琵鷺棲地,即時通報學會及當地社區,監察系統每月平均通報160次入侵事件,有效減少約100名巡守...
2025-05-22 17:33
全台一年用約50億支寶特瓶,雖然回收率高達95%,但多數回收料被降級為衣物、建材等用途,最終仍遭丟棄。在資源永續循環概念下,盼實現「瓶到瓶」的封閉式資源循環,主婦聯盟昨(21)日首度推出rPET(再生塑膠原料)茶飲,rPET含量達30%,可...
2025-05-22 10:14
台灣到底需要多少科學園區用地?國科會最初提科學園區用地上限「2030年600公頃」,最近第二度調高至「2050年3000公頃」,增為最初的五倍。環境部昨(21)日召開政策評估書修訂的意見徵詢會,國科會表示,高科技產業正處於發展關鍵期,增加用...
2025-05-21 18:06
核三廠在5月17日停機除役,台灣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但立法院在野黨上週通過《核管法》,讓已停機的核電機組可以申請重啟,昨(20)日又進一步於人數優勢下,通過民眾黨團提案的「核三繼續運轉」公投,預計將在8月底投票。民間團體表示,核廢料無處可放、...
2025-05-21 09:41
夏季是綠島的旅遊旺季,同時也是陸蟹的繁殖季節,大腹便便的母蟹們必須穿越環島公路,前往海岸釋幼,而這個過程往往因人的不注意而發生憾事。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受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在綠島展開防止陸蟹路殺的研究計畫,該計畫以...
2025-05-20 16:32
被台灣社會視為精神象徵的台灣黑熊,隨著目擊紀錄以及人熊衝突事件增加,黑熊保育的功課也須從基礎晉升到進階課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發布2011年以來的台灣黑熊監測與發現紀錄點位的統計分析,無論是中高海拔或低海拔地區,黑熊的紀錄都持續增加,分...
2025-05-20 15:47
為響應永續發展,今(2025)年7-ELEVEN設置本土首家「生物多樣性示範超商」,將墾丁有魚門市改造成「紫斑蝶友善門市」,透過門市生態布置等作法,傳遞「防止路殺」的保育觀念,提升在地民眾與觀光客守護紫斑蝶的意識。
7-ELE...
2025-05-19 18:37
核三廠17日停機除役,台灣進入非核家園,經濟部規劃今(2025)年度將新增多部新的燃氣發電機組與風、光電等再生能源,被擁核團體批評可能導致碳排增加。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今(19)日召集各式再生能源代表,共同向政府喊話,呼籲接下來大力推動綠能...
2025-05-19 18:25
過去學界假設溫度上升時,物種會往上遷移,原山頂物種會滅絕,稱為「滅絕電梯」(escalator to extinction)理論。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及法國學者最新一項研究挑戰「滅絕電梯」假設,首次發現山頂物種分布範圍並未縮減,原分布狹窄...
2025-05-16 19:14
明(17)日核三廠2號機停機除役,台灣達「非核家園」目標,成為亞洲第一個曾使用核電又廢除的國家。反核團體說,像是一輛列車即將駛出隧道,眾人期待著眼前的光明到來,但他們擔憂,國會的修法、公投提案變數,讓列車可能再進入下一個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