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 | Page 15 | 環境資訊中心

公民參與

2011-09-19 10:04
環評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設計是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該制度設計源自於1946年的美國行政程序法,提供公民參與的政府決策是「行政法規的制定」。美國行政程序法此一了不起的發明,我國在1999年制定行政程序法時,幾乎完全援用,成為我國行政...
2011-09-05 11:07
美國1946年的行政程序法,是全世界第一個保障「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權」的法律。196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將之擴大適用在國家級的「環境保護政策」上,目的都是要監督和制衡「行政權」一權獨大的「現代政府」,以確保政府的決策能成功的解決問題,...
2011-08-22 10:02
不論是首創環評制度的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或是歐盟的「環境影響評估指引」、聯合國的「里約宣言」或聯合國主導的「阿胡斯公約」,環評之公民參與的制度設計是公民參與政府之「開發許可的決策過程」,而不是我國環評法第9條公民參與開發商的「環評過程」...
2011-08-08 05:00
我國對公民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認知,與國際間公認的環評制度有些距離。公民參與環評的制度設計,應該是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也就是公民參與政府「核發開發許可之決策過程」的權利,藉以影響政府的決策。但是我國公民參與環評的制度設計,是讓公民...
2011-05-08 05:20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一開始成立的理想,就是要讓英日等國行之有年的環境信託,在台灣落地生根。而環境信託,原就是集民力來保護環境、保育棲地,本質上就是一個需要大量且積極的公民參與力。 協會2007年正式成立「環境信託中心」,但這之間的六年多...
2011-04-24 05:20
經過600多天的環評過程,台灣人終於在422地球日這一天終結了國光石化開發案。國光石化從最早政府力挺,中途因公民力量讓政府猶豫,到最後逼得總統馬 英九基於選票考量,宣布國光不在彰化設廠。這一切都是公民力量的成果,也是對這600多天以來許...
2011-04-24 05:00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與社群媒體的興起,這10年來環境新聞的報導與詮釋,逐漸擺脫主流媒體以「台北看天下」的運作方式,也使報導內容跳脫以政經權貴為出發觀點的思考模式,讓普羅大眾在環境議題上更具有發聲的能力,也讓庶民找回環境詮釋權。 然而,相較網...
2010-12-03 10:46
中國花了數十年試圖以水壩駕馭其水力豐沛的河川體系。龐大的水電計畫已經毀壞了地方經濟體與生態系,其中以長江上的三峽大壩最為著名。 中國環保人士于曉剛是「綠色流域」的創辦者,他表示,遭逢這些計畫損害的民眾常常是緘默不語,其故事也沒有人知道。于...
2010-10-28 11:10
環保署訂下周一(11月1日)環評審查蘇花改,然而會還沒開,包括總統、行政院長都一而再、再而三打包票蘇花改11月過關、立刻發包,此時此刻大概沒有人相信環評還能「專業客觀」。一般民眾也只見贊成、反對雙方高來高去,無法得到充分訊息。 不但打包票...
2010-10-19 05:00
參與連署那一刻起,我的態度很清楚。筆者不反對工業區設置,然,針對個案有無必要、廠址是否得當,任何學者專家都可提出他的見解與看法!近幾月來,眼見國光石化興建與否越演越烈,甚或導向群眾運動、政治口水,謹提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盼能回歸專業論辯,...

頁面

訂閱 RSS - 公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