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時事評論
2021-08-12 10:21
青藏高原上的棕熊學會了到人類定居點覓食,人熊衝突愈演愈烈。牧民的信仰、藏區的文化以及現代管理手段,能否化衝突為共存?
甘達村的「防熊屋」試點。圖片來源: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遊牧民族的俄週一家在剛剛過去...
2021-08-11 09:46
以2019年全球最終能源消費總量來看,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的占比,較十年前只微幅成長約2%;反觀化石燃料的占比,已連續十年未降,仍高居八成左右,這也彰顯過去十年氣候政策承諾多為空頭支票。
最新出版的再生能源2021年度全...
2021-08-10 09:34
在土堆裡加入切碎的稻桿和水,志工們脫下鞋襪,捲起褲腳,踩呀踩。「還不夠,要多踩幾下。」一旁的師傅叮嚀,做土磚要不間斷地踩踏,把土壤的黏性踩出來,同時揉入稻草以增加土磚結構強度。待土堆凝結成團,便可放入模具,套模成一塊塊方正的土磚,放...
2021-08-06 10:07
隨著氣候變遷影響逐漸加劇,很多地方的氣候也開始出現變化,對氣溫、濕度敏感的動物被迫展開長征,遷移到更適合他們居住的地方,人類也會因此受到衝擊嗎?
對於生物來說,氣候條件是關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日漸加劇,全...
2021-08-05 10:29
台灣30年前禁伐原生林的政策,使林業及中下游相關產業紛紛移至海外或停止經營。不只是國內人工林的管理受影響,也造就整體林業及木文化的空白,然而林業的困境並不只限於台灣。
在日本最後的清流「四萬十川」沿岸,人工林(圖中深綠色)與原...
2021-08-05 10:02
倡導氣候行動的股東和董事會成員正面臨艱苦卓絕的任務,讓大型油氣企業承擔起環境責任。
十年前,從化石燃料公司撤資會被看做是一小部分激進人士才會關心的事情。現如今,撤資已經成為主流。圖片來源© Nick Cobbing / Gre...
2021-08-05 09:10
疫情獲得穩定控制,吃土的日子,終於快要過去了。
其實在溪流裡,真有一群動物還要繼續靠吃土過日子呢。尤其在河流平緩的下游,或是溪床變寬闊的兩側,常有機會觀察到這些以濾食或撿食方式,充分利用細沙泥中營養碎屑的夥伴。牠們在環境中也算...
2021-08-04 09:53
選購碳足跡較低的食材,是從日常生活回應氣候變遷的務實方式。但海鮮來自世界各地,我們連食材是否新鮮、價格合理與否都難以判定,又怎麼有辦法估算碳足跡呢?
捕撈漁業碳足跡:捕撈地點、捕獲方式是關鍵
如果想要購買碳足跡較低的海鮮...
2021-08-04 09:19
上篇曾經提到,申請國際暗空地點認證最困難的部分,莫過於與社區溝通,達到整個地區一起守護暗空的共識。
許多積極保護暗空的人們當中,都存在著單純的心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看到如此美麗的星空。事實上,隨著科技發展,世界各地的孩子在人造燈光...
2021-08-04 09:15
前所未有的碳關稅制度正在歐洲如火如荼的展開,為了響應歐洲的先舉,中國和美國在歐盟碳關稅草案釋出(7月14日)的一星期內分別推出了全國碳市場以及碳關稅草案。
各個備受矚目的經濟強國爭相在永續面前展露頭角,陸續訂定碳中和(Carbo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