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Page 342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2004-12-28 17:14
當你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便利生活時,可曾意識到,地球的自然資源也正因此在加速的消耗中,同時製造出來的污染也戕害我們的自然生態,對於地球的永續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在迎接綠色能源經濟時代已是世界之所趨時,身為地球一分子的你不可不知。 ...
2004-12-28 16:10
在前蘇聯瓦解後獨立的喬治亞共和國,是西方人士所熟知史達林的出生地。這個被險峻的高加索山所圍繞的新興民主國家,另一個為世人稱道的則是他擁有豐富的高山森林、令人驚艷的山谷以及清淨澄澈的礦泉水源。 32歲的科契拉茲全心投入保護家鄉的自然資源...
2004-12-27 18:59
傳統的發電方式,是燃燒初級能源如油、天然氣和核燃料等,將之轉換成電能,過程中不僅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質,在效率方面,只有36%會變成電力傳入一般家庭,另外64%會成為廢熱,排入大氣和海中,或是在輸配過程中消失。而在電力用於一般家用電器例如...
2004-11-16 09:23
瑪莉亞‧愛蓮娜‧佛朗達‧法羅,天生就是個實踐主義者。她的父親是祕魯欽波提一位工會律師,父親透過身教與言教,教導她社會正義的重要性。佛朗達在欽波提長大,於墨西哥取得社會學碩士學位,目前在家鄉實踐父親的教誨。 祕魯是世界上魚粉最大宗生產國...
2004-10-28 15:36
環境的改變對生物多樣性有多少影響?上週我們談到歐美的居民彷彿生活在森林中一般,自家後院就可以體會生物多樣性的美妙;七股濕地在建築了外堤之後,黑面琵鷺跟著多了起來;而每次大滅絕之後,提供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生物出現在地球的機會。所以環境棲地的改變...
2004-10-26 13:53
工業化社會往往將自己的問題出口到其他地區,像是有毒廢棄物、工資低廉的工作、根深蒂固的礦業或伐木業。綠色和平國際組織亞洲區有毒物質活動的協調員馮 ‧賀南德茲表示,「骯髒科技」,尤其是大量的廢棄物焚化爐,也被轉移到了開發中國家。在4月14日,賀...
2004-10-21 17:47
我們一直有個觀念,環境棲地的改變,一定會造成生態系破壞,是造成物種滅絕的主因。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環境棲地的改變,勢必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改變,可是這種改變到底好不好?我們來看幾個因棲地改變造成生物多樣性變化的例子。 歐美單一林相 生活在歐...
2004-10-19 11:33
阿帕拉契的古老山脈被又深又窄的山谷切割得高低起伏,有些山谷還不比一個足球場寬。世世代代住在這些谷中的礦工家族,現在卻被這多年來把他們留在山谷中的產業之革新逐出他們的家園。這個稱做「山巔移除採礦」的新興產業,如同字面所示就是移除山頂的採礦法,...
2004-10-14 15:31
保育團體的組成類型有兩種:一種是針對某些偏好物種組成的同好會,轉而推動保育事務,就如我們上週介紹的蝶會、鳥會等;另一類則秉持某種相同的保育理想而成立,不是針對某一類的特定生物,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常簡稱為SWAN,...
2004-10-13 12:38
上個禮拜,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64歲肯亞女生態學家馬薩伊,這迴異於往常充滿政治爭議與西方觀點的名單,並把環境運動的層次擴展、全面深化並視為人類和平的出路,有其令人值得探究的歷史意義。 馬薩伊女士是生物學以及動物解剖學家,因為認知到森林破壞導...

頁面

訂閱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