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環境 + 兩岸環保交流 + 環保撬動中國 | Page 26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 兩岸環保交流 + 環保撬動中國

2017-06-21 13:18
2013年,當時筆者在北京的環保組織服務已滿一年,對北京公益圈稍稍熟悉,能夠感受一種氛圍明顯跟台灣社運差異頗大:NGO行業似乎不缺錢,只要有好項目,就不缺來自境內基金會或者國際組織的投資方,國際組織或本土基金會資金充裕,草根組織之間見面談話...
2017-06-21 13:02
中國正在試圖健全正規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讓城市居民垃圾分類從理念變為現實。 八歲的北京女孩瑤瑤在學校的環保活動上學會了垃圾分類。回家後,她興奮地請爸爸媽媽把生活垃圾仔細分成廚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再投放到小區的分類回收垃圾桶。但清早到來...
2017-06-15 10:38
編按:今年,無樁式的共享單車廠商開始進駐台灣各大城市,在各媒體沸沸揚揚地報導共享單車為各地帶來地改變時,看看在首先發展出共享單車模式的中國,這個新的交通模式究竟帶來的什麼樣的便利與問題。 短短一年裡,共享單車的擴張改變了中國城市居...
2017-06-07 15:33
宗教信仰能否重塑中國人與自然的關係?普利茲獎得主伊恩·強森在新書中給出了他的答案。 北京西山妙峰山香會。圖片來源:伊恩·強森 伊恩·強森的最新著作《中國之魂:毛時代後的宗教回歸》重燃了一場始於一個世紀之前的論...
2017-05-31 14:56
環境保護的空前升溫讓各類環境監測設備市場在中國異軍突起。 近年來,隨著環保政策日趨嚴格,中國的環境技術市場發展迅速。其中,環境監測領域的發展尤其具有代表性。 系統性收集企業排放以及生態系統狀況的相關資訊,是有效落實環境政策的基礎...
2017-05-24 17:59
編按:中國每年螢火蟲節,會向廠商購買大量的野生螢火蟲,到活動的舉辦地點放飛,然而這樣的做法每每造成上萬的螢火蟲死亡,且捕捉螢火蟲的作法,也造成生態相當嚴重的破壞,因此遭到保育人士的反對。 而今年,在中國海南經營自然教育工作室「松鼠學堂...
2017-05-17 15:20
中國在電動車領域野心勃勃,但它能否吸取美國的經驗教訓、讓補貼發揮作用? 有些人認為中國將會引領全球儲能和電動車市場的革命,但也有人覺得中國的電動車發展處在困境之中。 當然,現實情況更加微妙:中國電動車(Electric vehi...
2017-05-11 21:00
早期在中國,只有官方背景或官方許可下才可能對公共事務介入發言,所以1990年代國際組織開始進入中國服務時,國際機構的工作能見度,在社會認知上還是相當隱晦的。 洛克斐勒基金會在華工作已經100年,主要在人道醫療救助領域工作。 ...
2017-05-11 07:09
缺水的現實決定了雄安新區應該要是一個節水型城市。 在距離北京100公里之外,河北省保定市下轄的3個縣組成了「雄安新區」。這個遠期規劃面積2000平方公里的新城的首要任務就是緩解北京的「大城市病」。 儘管目前新區的具體規劃方案還未...
2017-05-05 11:12
【公民社會的沉寂】系列導言 2016年9月底,中國「深圳慈展會」結束,公益圈展開新一輪的世代對話,議題針對公益組織究竟定位在倡議者—促使官方政策改變、或是服務者—以提供市場面貌的專業與效率服務者。 而在這個時間點,我回到北京重遊...

頁面

訂閱 環保撬動中國 + 透視中國環境 + 兩岸環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