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而綠】因為海的緣故—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賴威任 | 環境資訊中心
30而綠

【30而綠】因為海的緣故—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賴威任

2014年06月27日
作者:言月青;照片提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低調而溫和的威任,好幾年來與黑潮同行。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2014年6月8日海洋日,和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主任賴威任見面採訪。約訪時問他:「海洋日耶,不忙嗎?」威任回答:「對黑潮來說,天天都是海洋日。」中午,威任依約前來,臉頰和雙臂有剛曬完的紅通。原來,他一大早獨自跑到七星潭淨灘。

威任對海的感情,內化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朋友們都知道,只要黑潮辦公室出現海邊常見的垃圾—一次性塑膠容器,擇善固執的賴主任,會要求購買者寫一張「悔過書」。

2009年七月,報名黑潮海洋解說營的緣故,我在面談時認識威任,眼神樸質而溫和,如同後來我認識的許多黑友們。當時威任剛從解說志工轉任專職,和黑潮結緣已超過十年。1999年,大學畢業的賴威任原先在母校文化大學系辦工作,因為在台北誠品聽了一場黑潮創辦人廖鴻基老師的演講而受到觸動,因緣際會下,到東華觀光暨休閒遊憩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在研究室老闆的鼓勵下,旁聽許多觀光所開設的生態相關課程,打開了生態之眼。十幾年來,威任與黑潮的緣分沒有斷過,並在2010年春天進入黑潮擔任專職。

因為海 暈船也沒在怕

「我第一次出海是被扛下來的!」1999年9月,威任跟著林玥秀老師的研究室首次搭乘賞鯨船出海,因為暈船在船上晃到全身無力,「但是我吐不出來!」這次的慘痛經驗,竟然沒有嚇退威任,他反而覺得「還不錯」。因為,搭船出海,讓小時候溺水、因而怕水的他,發現原來有除了游泳之外、親近海水的方式。

「那個航程結束之後,我就去問黑潮,有沒有機會可以出海?」威任就此成為該年度解說培訓課程的插班生,開始接觸黑潮、認識愛海的夥伴們。過去和海洋、鯨豚沒有任何淵緣的威任,從此浸淫在這股溫暖的洋流裡。

2007年5月9日,是威任永生難忘的出海經驗,那次他帶著心路文教基金會的身心障礙夥伴出海,暱稱小多多的小型賞鯨船,一直往北開到三棧、立霧溪口,始終沒有看見任何鯨豚的身影,在討海人王伯收到友船的訊息後,給了威任一個促狹的眼神,一路火速往南飛奔。

在海上 相遇更多生命

上午11點58分,賞鯨船終於在鹽寮與4隻虎鯨相遇,「距離近到我被牠們噴出來的水氣噴濕!」一看到虎鯨的黑白身影,威任放下麥克風,專心和船上的夥伴們享受這一刻的興奮與感動,和虎鯨互動超過半小時。威任看到船上心路的孩子,也用屬於他們的方式在表達對海的親近與熱情。「感謝天跟海,還有在船上的人。」

碩大美麗的虎鯨,讓人渴望接近。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幾天後,這群虎鯨在不遠處,被捕捉曼波魚的流刺網困住,4隻當中有2隻死在糾結的網裡。溫柔而善解人意的老船長,是在過了許久之後,才把這個消息,告訴威任。「那一次之後,我希望這輩子不要再看到虎鯨。」

另一個令威任印象深刻的航程,則是帶領一群坐輪椅的夥伴出海。「平常,這些朋友,只能在陸地上遠遠看著海。」解說員們思考怎麼讓他們跟海更接近,於是決定使用折疊式輪椅,卡在賞鯨船的右船舷。「其中一位,他的手一直伸在船舷外,回來的時候我問他,他說,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碰到海水」。

去年起,黑潮基金會到花蓮地區的特教班進行推廣,讓威任更積極思考帶領有特殊需求的夥伴出海的可能。因緣際會下,與花蓮縣政府教育處合作,帶領身心障礙的孩子出海,「那一次的申請是秒殺!」在眾多夥伴的協助下,完成了一次美好的航程。這些經驗,都讓他希望在未來,能帶更多有特殊需求的朋友出海。

克服陰霾、投入黑潮 只因為海

進入黑潮後,許多愛海的熱心好友們,紛紛想幫威任克服怕水的心理障礙。包括前號稱游泳高手的前任執行長、澎湖吉貝的老討海人,和擔任游泳教練的黑潮志工,都前仆後繼地想「療癒」他,卻紛紛被他「打敗」。最後,他終於在和眾友人們互開賭盤、輸了就慘賠的壓力下,以狗爬式完成50公尺的泳池水道挑戰。溫暖的友情,因為威任眼前的這片太平洋,像漣漪一般擴散、圍繞。

2010年起,黑潮發起花紋海豚的Photo ID照片辨識計畫,希望對海豚的親族關係、遷移模式有更多了解。這需要大量和後端人力辨識的投入,「他們在海面上按6分鐘快門,陸地上的人要花6天辨識!」目前為止,最穩定記錄到的,是一隻叫做「來」的花紋海豚,牠的身上,有一組貌似「來」的刮痕。2013年,「來」一度在海上失去蹤影,黑潮公開發布「通緝」,終於從石梯傳來影像,而伴隨著「來」出現的,有6隻花紋海豚個體,穩穩地陪在牠身邊。去年起,黑潮開始進行聲紋紀錄,希望作為提供未來學術研究的基礎資料,接下來,還希望能夠以同步影音紀錄的方式,試圖比對、解釋鯨豚的鳴唱背後的行為意義。

常出現在花東沿岸的「來」;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威任從志工轉任專職這5年來,也有不同的體會。過去身為志工,對組織總有許多恨鐵不成鋼的高標準期待,進入行政團隊後,他體會到「事情不是這麼簡單」,人力與資源的限制,是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實。

這些年來,威任和同事們也致力於組織財務結構的健全化,透過發展定期定額捐款、義賣品和活動收入,逐年減低對政府補助的依賴,從40%降至目前的20%,財務的健全,也讓黑潮在和政府進行相關的政策對話和計畫討論時,有更大的自主權。他們也慢慢學會,並不是要等到有錢時才能聘人,有時候「我們可以聘人來找錢啊!」

去年,威任進一步在花蓮購屋,象徵著進一步生根。問到NGO的工作能否穩定支持生計,他說:「其實我們沒有什麼特別的欲望,生活都還過得去。」自嘲從出社會到現在,薪水「每況愈下」的他,在我看來其實甘之如飴。因為海的緣故。

高雄壽山外海靠近左營軍港南防波堤,底拖網。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攝影:鄭明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