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鰻魚飯惹的禍? 日本鰻瀕絕 全球搶救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都是鰻魚飯惹的禍? 日本鰻瀕絕 全球搶救

2014年09月29日
本報2014年9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美味的鰻魚飯是日本人最愛,也深具文化意涵。但大量撈捕,再加上棲地改變破壞,使得日本鰻數量銳減。圖片來源:Hajime Ishikawa on Flickr

美味的鰻魚飯是日本人的最愛,也深具文化意涵,台灣鰻魚產值更上看百億。但為了口腹之慾,大量撈捕,再加上棲地改變破壞,使得日本鰻數量銳減。鰻魚族群的存續成為國內外關注焦點,IUCN已列入紅皮書,永續存在或滅絕倒數計時,全球搶救中。

多邊論壇:限制放養數及管理養殖場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鰻魚市場,日本人在每年7月20日左右的「土用丑日」吃鰻魚,不但視為補充體力的好方法,也形成獨特文化。雖台灣社會吃鰻魚仍不普遍,但鰻魚年產量約3~4萬公噸,產值達百億元,9成以上銷往日本,是重要漁產。

然而,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流失速度止不住,使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以及日本環境省分別將之列為瀕危物種紅皮書瀕危等級、以及須保育物種名錄中。

日本鰻_圖片來源:Wikipedia

雖然日本鰻的產卵場僅有一個,但日本、中國大陸、台灣和南韓都是日本鰻分佈國,因此這些國家之間的合作,對日本鰻的監測及保育管理是重要的。

9月16日第7屆鰻魚保育與管理多邊論壇,與會的日本、中國大陸、南韓及台灣代表同意限制玻璃鰻的放養數量,同時設立一個多邊組織來管理鰻魚養殖場。

改善棲地、檢視放流系統

此舉雖對保育日本鰻是重要的開始,但要達成日本鰻族群的永續利用,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

大量捕撈、破壞鰻魚棲息地及建水壩影響迴游等,是造成日本鰻瀕絕的因素。

多邊論壇雖決定今年1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的放養季,玻璃鰻放養數量不能超過前一年(2013~2014年)放養量的80%;但保育團體認為,這項決議非基於嚴謹的科學證據,因此不一定能達成恢復族群量的相關目標;而高額的放養數量對於低迷捕獲量將不具任何限制管理意義。

此外,會議中所組成多邊組織是自發性機構,並不具法律約束力。保育團體認為,監督及審查保育及管理措施的執行,及其有效客觀評估,應涵蓋政府部門、研究人員及非政府組織,且應持續討論如何建立具法律約束力的組織架構。

保育團體建議,改善其棲息地及檢示鰻魚放流的成效,包括更嚴格執行玻璃鰻、成鰻的捕撈及養殖記錄與通報、建立可追溯至源頭的鰻魚追蹤系統、以預警方式為基礎,發展鰻魚族群量復育計畫,才有機會避免日本鰻絕種的命運。

人工孵化繁殖鰻苗仍有待努力

除了國際間積極保育日本鰻,台灣25日也由台灣海洋大學舉辦「鰻魚產業之危機與轉機研討會」。海大校長張清風即表示,鰻魚曾經是台灣重要的養殖產業,近年來由於資源的匱乏,造成鰻苗的大量減少,產業面臨衝擊。

海洋大學講座教授曾萬年指出,近年來日本鰻鰻苗急遽減產,近6年來急遽下降,台灣2012年日本鰻苗捕獲量甚至只有0.8噸,1尾曾飆到175元天價,影響養鰻業的永續發展,相關單位必須更瞭解日本鰻的資源現況,進而思考鰻魚資源管理的因應對策以及鰻魚養殖產業的未來。

曾萬年說,目前東亞各國正在進行人工孵化繁殖日本鰻苗的研究,日本、韓國已有能力少量孵化成功,台灣也正積極在進行中,相信有朝一日人工繁殖技術成熟,將對於保育及鰻魚產業發展有所助益。

有政策還須積極執法

目前台灣禁止於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間出口每公斤11尾以上的幼鰻、鰻苗與玻璃鰻,但過度撈捕、搶購、走私鰻苗,或經台灣及他國海關查獲的狀況也時有所聞。

TRAFFIC台北辦公室資深計畫主任吳郁琪表示,除了限制放養量及建立追蹤系統外,台灣政府應更積極管理鰻魚撈捕與進、出口,並嚴格查緝、進行有效懲處,防止走私不斷發生,對於鰻魚族群的永續利用才有所助益。

註:玻璃鰻是指鰻魚生活史6個不同的發育階段中的第3階段,此階段在接近沿岸水域時,身體轉變成流線型,減少阻力,以脫離強勁洋流。(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