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飼蛋混裝再上架 五大有機通路被爆標示不實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籠飼蛋混裝再上架 五大有機通路被爆標示不實

2014年10月03日
本報2014年10月3日台北訊,鄒敏惠報導

食品安全危機四伏,許多民眾轉而求助於有機商店。市場人士樂觀預估,10年內台灣泛有機(含有機、準有機、無毒、無添加等)的食品市場將達到3百億元。然而,標榜「健康」、「安全」、「友善生產」的有機商店,是否真能堅守友善環境原則,又能兼顧食材的把關呢?

根據研究會調查,全台五大連鎖有機通路販售友善飼養的雞蛋比例極低,真正採友善飼養方式的雞蛋僅有8款(23%),其餘27款(77%)均來自違反動物福利、以格子籠密集飼養方式所生產的蛋。(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展開1年多的調查,今(3)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結果,指出包括聖德科斯、統一生機、無毒的家、棉花田和柑仔店等知名有機通路在內,近8成的「有機蛋」未標示來源牧場與生產系統;而符合友善生產條件,放牧、平飼、豐富化籠飼的比例極低,僅剩2成

差很大 有機商店「混蛋」賣高價

調查指出,全台各大有機通路所販售的雞蛋平均每顆7至17元不等,但真正採友善飼養方式的雞蛋僅有8款,其餘27款均是以格子籠密集飼養的蛋,與一般賣場每顆4.7至5元的盒裝洗選蛋相較,同樣是販售格子籠雞蛋,有機店販售的價格明顯高出許多。

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許多消費者抱持著支持環保、重視動物福利、認同產品重視生態及環境健康的理念,願意以較高的價錢支持小農經濟、促進在地生產,但花大錢所買到的商品卻與價值認同相左,不僅讓消費者成了冤大頭,還莫名其妙變成助長虐待動物、傷害環境的幫兇。

「格子籠」飼養是將母雞關在窄小的籠內,約A4紙張大小的窄小籠子裡,2~4隻雞被關在一起,吃喝拉撒都在籠裡!母雞一輩子無法踩踏到土地,更無法展現梳理羽毛、洗沙浴、躲避隱藏、築巢產蛋等自然行為。終身只能從籠子空隙伸出脖子進食及產蛋,甚至還需彼此踩踏、競爭、啄羽,才能爭取到站立的空間。(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明,目前國際間對於雞蛋生產系統(飼養方式)的標示,通用名詞為有機(organic)、放牧(free range)、平飼(barn)、豐富化籠飼(enriched cage)和格子籠飼(battery cage),而「有機蛋」在台灣的門檻最高,蛋農除了必須採用有機食材餵養之外,飼養環境更必須採用友善動物的生產系統,因此全台只有一款蛋品獲得有機蛋認證。

標示不實 不願回應 消費者荷包、信心都受打擊

那有機商店究竟是販售哪一種蛋?研究會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根本無從得知,因為有高達4成的通路商未註明來源牧場資訊,疑是從不同牧場收購後,加以「混(ㄏㄨㄣˇ)蛋」包裝出售!

統一生機的「統一Dr.egg白殼蛋」與統一生機和無毒的家所販售的「勤億黃金視好蛋」都遭到點名,其中無毒的家所販售的「紅仁蛋」,蛋盒上標示生產單位為盈芳畜牧場,但經研究會電訪,該蛋行坦承該款蛋雖標示為盈芳畜牧場,實際上是分別向3間不同的牧場收蛋。立委田秋堇直言,此舉無異於「消費詐欺」。

統一生機所販售的「統一Dr.egg白殼蛋」包裝盒上,完全看不到來源牧場的資訊。根據分店店員表示,此款蛋為統一企業委託多家畜牧場生產,收蛋後再由統一企業包裝、經銷,”混”(ㄏㄨㄣˇ)蛋情形嚴重!(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朱增宏說明,研究會花了1年積極嘗試與5家有機店總公司溝通,多次寄送資料與電話聯繫,但統一生機、柑仔店均僅由客服人員制式回應,不願提供主管或採購部門電話;棉花田、無毒的家雖表示不排斥進一步溝通,會請負責同仁與本會聯繫,聖德科斯則回覆會請發言人回電,但至今都無任何消息。

德國的蛋有「身分證」 台灣卻有「虛擬牧場」

立委田秋堇以歐盟的雞蛋標示為例,說明其不僅規定蛋盒外包裝必須清楚標示生產系統,連蛋殼上也印上生產系統的序號與來源畜牧場核准證號,比如0代表有機、1表示放牧、2表示平飼、3表示豐富化籠飼,就像幫每一顆蛋掛上身分證,才能確保沒有「混蛋」。

反觀台灣蛋品標示,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將蛋視為「散裝食品」,不需標示生產系統與來源牧場,僅需註明「產地:台灣」即可;然而台灣雞蛋主要為內銷市場,產地都在台灣,消費者根本無從瞭解生產方式,官方也無法追溯牧場,遑論杜絕「混蛋」現象。

針對市售雞蛋,監察院也於去年7月公布調查報告,明確指出「抽檢47項蛋品中,有20項均未清楚標示來源牧場」,糾正衛福部漠視國內部分市售生鮮蛋品外包裝存在虛擬牧場、來源牧場資訊不明易誤導消費者等標示問題。

蛋形外觀難辨 友善飼養小農苦撐

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科學研究指出,生蛋的母雞如何被飼養、對待,是影響雞蛋品質的關鍵,因此歐盟自2012年後禁止境內農民以「格子籠」方式飼養蛋雞,澳洲、紐西蘭、美國與加拿大等國也考慮跟進。

台灣除了農委會於今(2014)年1月發布「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對友善生產系統做出明確規範,更有越來越多農民實際投入轉型,以友善生產系統飼養蛋雞。

陳玉敏指出,台灣不是沒有有機蛋,友善生產的產量也足以供應現行有機店市場需求,但因消費者無法從外觀區別不同飼養方式生產的蛋,導致為數不少有心轉型的蛋農苦苦撐持,因高昂的上架門檻而無從進入大型有機通路銷售。

在自然環境中雞隻為了警戒、休息或睡覺,喜歡站立或蹲在高處或樹枝上。平飼及或放牧飼養規定雞舍必須設置「棲架」供雞隻棲息,以滿足雞的自然行為需求。(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格子籠飼卻無藥殘留? 民團籲有機店家修改採購政策

研究會檢視五大連鎖有機店的雞蛋採購政策,均只將「無藥殘」、「蛋品檢驗」設為重點,完全漠視最重要的生產方式。研究會表示,不重視生產方式,只靠微乎其微的抽檢,或請廠商自行提供檢驗報告,根本不可能確保100%無藥殘。

研究會呼籲有機商店正視「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制定「友善雞蛋採購政策」。研究會並呼籲農委會修定「畜牧法」第7條,於畜牧登記時就載明生產系統,確保民眾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