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 全球農產品價格緩慢下降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未來10年 全球農產品價格緩慢下降

2006年07月06日
本報訊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5日共同公佈《2006-2015農業展望》(Agricultural Outlook 2006-2015)。報告指出,由於糧食生產能力的增加能夠抵消需求增長的壓力,世界農產品價格到2015年的長期趨勢是緩慢下降。

報告說,就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增長速度而言,發展中國家超過了發達國家。巴西、印度和中國,對於未來世界農產品貿易格局的形成,具有日益增加的影響。但是,最貧窮國家的糧食產量,卻趕不上人口增長帶來的需求。這些國家的糧食安全將越來越多地依賴國際市場,在世界糧食價格的波動中也變得越來越脆弱。他們必須擴大對教育、培訓和基本建設的相關投資,來改善這種惡性循環。

報告也預期今後10年糧食出口的全球競爭將更加激烈。傳統的小麥出口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國家和美國可能會繼續保持其主導地位,但卻將面臨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越來越強勁的競爭。美國今後數年繼續保持最大小麥出口國的地位,但市場佔有率可能會下跌。其他農產品的市場行情也差不多,拉丁美洲國家的出口量會迅速增加。

在產量方面,報告預測,小麥和粗糧(例如玉米)的產量將平均年遞增1%左右。到2015年,小麥產量將比2005年高13%,粗糧高18%。另外從粗糧和其他穀物、油菜籽和糖提取的生質能(bioenergy),因市場需求上升也會增加,逐漸代替化石燃料。

至於肉品需求,報告中預測國際市場的需求將增加,但卻存在不確定因素。狂牛症、口蹄疫和禽流感,都是國際市場面臨的潛在挑戰,各國必須對此密切監視,加強合作。

【參考資料】
聯合國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