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老師沒教的事6:都市昆蟲記》墓園裡的天牛觀察課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6:都市昆蟲記》墓園裡的天牛觀察課

2015年06月21日
作者:李鍾旻

※ 本文節錄自《自然老師沒教的事6:都市昆蟲記》。作者李鍾旻是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碩士,曾任「科學月刊」主編、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編輯。常年從事生態觀察與科普寫作,也是環境資訊中心生物簡介專欄長期合作的作者,這次將多年的觀察紀錄累積成書,環資小編們也感到與有榮焉呢。

想到天牛,你的腦海中應該會浮現出那修長的觸角,以及有花紋的堅硬身體吧?特別是那對長觸角,看起來就像是牛頭上的犄角,更讓牠們有了「天牛」之名。多往山上走走,總會有機會在野外遇見天牛,牠們的種類繁多,身上的花紋有各種不同的樣式,體型有大有小,通常很討人喜歡。

星天牛(Anoplophora macularia),又稱馬庫白星天牛,平地志中海拔皆常見。寄主植物為柑橘類、苦楝及木麻黃等,也是有名的柑橘、荔枝等果樹害蟲。攝影:李鍾旻。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有一種情況讓我們這些都市人有機會觀察到天牛的幼蟲,那就是掃墓的時候。

清明掃墓時,大家不僅剪除雜草、藤蔓,也會一併砍去祖墳旁那些糾結的雜木、自然長出的樹苗,現場會留下很多樹枝的殘片。由於墓園多處於山坡地,這類雜木林的環境適合許多天牛生長,因此那些殘枝斷幹,缺口處有時就能發現天牛的幼蟲,也有可能找到蛹,成了觀察天牛生命各階段的現成最佳教材。

如果在現場沒有找到幼蟲,也可以將一些廢棄的樹枝帶回,用鑿子割開來尋找;除了天牛,說不定還能找到其他的甲蟲。尤其是那些表面看得到一些孔洞或木屑的樹枝,很有可能就有天牛在裡面。不過因為天牛的生活史長,大部分種類的幼蟲期長達一年,或者一年以上,如果有意飼養,可能會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如果飼養成功,便有機會進一步記錄下蛻皮、羽化等過程。

茶胡麻天牛的終齡幼蟲。攝影:李鍾旻。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以我的經驗,墓地周邊常自然長出構樹及小葉桑等生命力強的樹種。特別是構樹一旦被清除後,隔沒幾年又會再長出一整片,清明時節在其樹幹中常能發現茶胡麻天牛的幼蟲,有時也會發現體型較小的亞洲長角天牛。

茶胡麻天牛的食性很雜,牠的幼蟲除了吃構樹之外,烏桕、小葉桑、相思樹等樹木也都吃,枯樹或活樹裡都有可能發現牠的幼蟲,甚至果樹如百香果,也是牠取食的對象。茶胡麻天牛的成蟲身上有茶褐灰色的密毛,身上斑紋類似樹皮,構成良好的保護色。這種天牛成蟲的食物和其幼蟲類似,在野外可以觀察到成蟲會有取食樹皮的行為。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6:都市昆蟲記》書封。天下文化提供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6:都市昆蟲記

作 者:李鍾旻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5/20
ISBN:9789863207160

大多數生活於都會環境的人們,可能除了蝴蝶、甲蟲等明星昆蟲物種之外,往往對許多生活於周遭的常見昆蟲視而不見。本書是第一本以台灣都會環境為出發點的昆蟲專書,專門介紹都會居住環境中的常見或特殊昆蟲,這些出現在都市裡、居所旁,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昆蟲鄰居,就是本書最重要的主角。

認識我們的昆蟲鄰居,學習在都會環境中親近昆蟲,享受觀察自然的樂趣。平易近人的昆蟲題材,以及淺顯易懂的科普寫作,本書不僅是中小學生的優異自然課外讀物,也可做為一般喜愛昆蟲生態者的入門參考書籍。

※ 本文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