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下一個地球了 珍惜《我們的大地》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沒有下一個地球了 珍惜《我們的大地》

2015年07月19日
作者:童心園
《我們的大地》封面。圖片來源: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很久以前,沿著草地的四周,慢慢形成了一個小村落…這是一片『大家的』草地。所有的村民都可以到這裡來放羊。」草地四周的村民,陸陸續續把羊兒帶到中間放牧。

「但是問題來了。」每個人擁有的羊隻數量不同,有的人有很多隻羊,有的人只有一隻羊,有的人卻沒有羊。反正不需要付出代價,人們都把羊兒帶到這裡吃草,眼看著草地上越來越擁擠,羊群緊緊地捱在一起,村民也開始你爭我奪、大打出手,草地,也漸漸地光禿了……

於是,村民在草地上圍成一圈坐下,聚在一塊訂出一個辦法:「每個人一次只能放一隻羊。」有的人因為不想遵守而離開了,「反正,總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去」

充滿隱喻的故事到此,莫莉話鋒一轉說道:「如今的地球很像當時那個村落……而我們也和那群村民一樣,面臨了相同的難題。」

終將耗盡的地球資源

海裡的漁夫,用盡底拖、延繩釣、炸魚、魚槍…各種方法,每個人都想要補到最多最多的魚;再翻頁,同一片海域裡已經空空盪盪,漁夫們還是一樣努力,卻一無所獲。

森林裡的伐木工廠,設法砍下每一棵樹,「砍越多棵樹,就可以賺越多錢」;下一頁,樹不見了,冒著煙囪的工廠,滿佈在山腳下。

都市裡的車子、房子,都需要汲取地底下的石油、煤礦,支撐各種基礎建設;下一頁,通往地下的管線依舊存在,但地底已經空無一物。

人們到處接水管,取得乾淨的水源,提供灌溉、洗滌、飲用的需求;畫面往前,河川、渠道變得烏黑,人們為了護衛自己的水源而使用武力。作者一共用了8個跨頁告訴我們:「乾淨的水源、天然的能源、森林的樹木和海裡的魚類,如今正一一的被我們破壞與摧毀。」

《我們的大地》內頁。如今的地球很像當時那個村落。我們的公園、保護區,天然資源以及水和空氣就好比那塊草地。圖片來源: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沒有別的地方可去

在故事的尾聲,莫莉兩大頁的藏青底色,營造出較為嚴肅的氛圍:「假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公司和我們每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再這樣繼續浪費資源下去,到時候,我們的大地會是什麼樣的後果?我們需要共同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和當時那群村民最大的不同在於……」

「我們已經沒有別的地方可去。」此時,畫面的視角被拉遠,黑色的跨頁中,呈現一個小小的、湛藍的地球。作者透過這樣的畫面安排,試圖讓孩子的理解,從故事最初那個小村莊的故事,放大到對整個地球資源的關懷。原來,故事最初,草地有限的例子,只是一個淺顯易懂的譬喻。

出生在美國的莫莉,有著豐富的旅行經驗。她在大學畢業後,曾到日本教授英文,在進入報社從事記者並且被炒魷魚後,才下定決心、面對她心中的真正想望:成為一個童書作者。她也曾旅行到孟加拉及西非的馬利共和國等地工作。而父母的科學家背景,也不覺中影響她的創作,有許多作品,都透露了對自然環境的重視與關懷。

《我們的大地》內頁。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羊帶到這裡來吃「免費」的青草。圖片來源: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的大地》靈感,源於美國生態學家哈定,在1968年發表了一篇題為《公有地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文章。文中描述,在一塊公共的牧場上,每一個放牧者,每增加一頭牲畜和收入的同時,也對草地造成更多破壞。由於每個牧羊人都盡可能增加放牧的數量,最後卻使牧場終於走上耗竭的命運。

哈定當時這篇文章,主要呼應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的人口論,擔憂放任生育將造成人口不斷增加及資源的枯竭。後來,不少自由派的經濟學家,引用公有地悲劇為例,主張資源的私有化,才能帶來最好的管理。

反觀現今全球狀況,自然資源枯竭的確反映了哈定的擔憂,然而,解決之道或許並非因為經濟學者所期待的私有化,反在分配問題。在人口成長的同時,越來越多人走向欲望無窮的消費方式,大公司持續佔有各種資源、賺取私有利益,並將環境成本交給所有人承擔。

如今,世界的人口已經突破73億,雖然,近十年來的飢餓人口逐漸下降,卻仍然有10%的人們承受這苦難。原因除了天災、內戰等長期因素,資本主義社會的金融危機及糧食炒作,也影響著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

當地球這個大方舟上,載著越來越多人的時候,如何讓未來的主人翁,意識到「我們在同一條船上」,莫莉的這本《我們的大地》,是一本相當好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