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救田行動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農村的救田行動

2015年08月31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農舍濫建危機,不只是土地商品化的問題,同時反映農村凋零的病根。搶救農地,不僅要修法管制農舍興建,同時也要推行農村搶救行動,讓土地能被保留與珍惜......

翁先生的農舍。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對許多農民而言,農地是家族傳承,有著深厚感情,也是生活依靠。依賴農作維持生計,卻常常因為積欠費用,在無法以農地借貸下,最後不得不賣田。又或是家族無人接續種植,也成為農地不斷被釋出的原因。一旦土地成為商品,就容易引發農舍濫建的問題。農陣蔡培慧指出,政府應該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保護這些釋出的農地。

過去農地無人耕種,不斷被賣出,近年來台灣卻興起一股下鄉農耕的熱潮,許多新農民有意進入農鄉,卻得擔心無地可種或收入不足。蔡培慧認為,利用儲備土地,轉租新農民,保持農地農用,並且計算出最適合的耕作面積,確保農業收入,才能讓新農能留在農村。

另外在農村舊聚落再生利用上,也出現一些新想法。在苗栗南庄,邱星崴帶著遊客做地區導覽,這是他在小南埔進行生態復耕後,再以舊街上的老寮,結合背包客棧想法,推動的農村住宿計畫。邱星崴指出,讓舊聚落的老宅子再生使用,接待遊客,解決農村住宿問題,也可以減少農地上不斷蓋起的豪華民宿。

南庄舊街。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而一些已經興建十多年的田園農舍,因為已經成為農村地區的主要居民,在依法處罰外,如何進行環境修補,回歸自然,融入農村,成為在地生根的課題。

面對農地買賣,農舍開發問題,農委會將研擬農地重劃制度,以舊聚落旁的集村形式,提供居住空間,管制農舍不能再蓋到田裡。同時也提供權利轉換,讓田中農舍,可以換回集村地區。

農地農用記者會。攝影:陳志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在修法管制之外,解決農民賣地困境,修補已經遭到破壞農地的環境,以及提供農村居住需求,都是解決農舍問題的治本之道,讓農地回歸農用,不再是土地商品。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農村的救田行動】
08/31(一) 22:00首播
09/05(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