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核電影看國家能源政策 民團:2025非核家園路徑在哪裡?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從核電影看國家能源政策 民團:2025非核家園路徑在哪裡?

2015年12月14日
本報2015年12月14日屏東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辦的「核電影」影展, 12月9日至20日巡迴到台南、高雄及屏東三地播映,昨(13)日在屏東市彩虹餐廳播出「核能之國I」,地球公民基金會邀請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墾丁後灣居民楊美雲映後與談,探討核電廠資訊公開、核能安全監督,以及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與路徑等議題。

核能之國  福島雙葉町曾經擁抱核電 卻失去家園

「核能之國」記錄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核電廠所在的雙葉町一千多位居民遭撤離不得返家的生活情況。

雙葉町町長控訴核電讓他們成為被逐出家園的民族。圖片來源:核能之國

雙葉町町長控訴核電讓他們成為被逐出家園的民族。圖片來源:核能之國

雙葉町因海嘯後遭輻射污染,市民必須倉促撤離到250公里外的廢棄國中,然而即使地震海嘯已經遠離,他們仍不能返家。雙葉町町長井戶川克隆在影片中描述,過去落後的雙葉町,1960年代開始歡迎核電廠興建,因而獲得大量稅收,蓋了許多基礎設施,居民也進入核電廠工作,雙葉町因此成為穩定繁榮的市鎮。

然而311海嘯和核災,卻讓這些拿核電廠錢所蓋的設施再也不能使用。井戶川克隆說,雙葉町市民猶如被逐出家園的民族,過去核能委員會來此保證核能安全,而他們一直相信政府的話,協助推廣核能政策,直到核災發生,他們卻因此失去家園。

雙葉町原本以畜牧為業的酪農,更必須放棄上千頭牛隻、接受撲殺的政策,大量牛隻因沒有食物和飲水而遭餓死。

2011年底,仍有半數以上市民過著避難的生活。雙葉町居民於是上街遊行,他們向政治人物高喊「還我家園」,心中卻明白過去的生活已經回不去。在一個半小時的紀錄片中,導演用畫面和災民的話語,傳遞出核災的無情和人民對政府的無奈。

雙葉町市長在影片中感嘆過去擁抱核電廠的錯誤決策,他控訴著核能帶來的環境不正義,核電讓東京人享受繁榮經濟,但核災發生後,遠離家園和受到輻射污染的卻是雙葉町人。

恆春居民:核三廠若發生核災  只能往海裡逃

台灣的核三廠,位在國境之南的墾丁,如果發生核災,是否面臨如雙葉町的悲劇?居住在墾丁後灣的楊美雲認為,當地人生活純樸,接受台電提供的回饋金,也對核災缺乏危機意識,居民以為只要有碘片就是做好預防措施,對於反核普遍都不願站出來。

楊美雲說,學者研究台灣海峽有海溝,過去曾發生海嘯,且核三廠就位在斷層帶上,1959年恆春曾發生大地震,再次發生的可能性不是沒有。核三廠若發生核災,恆春人也只能往海裡逃了。

另一方面,政府也沒有讓居民充分知道核三廠內的資訊,例如意外發生時逃生路徑為何、核三廠內堆置的核廢料如何處理,以及核能可能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等。楊美雲表示,若非NGO積極監督,要求政府公開透明,否則政府總是怠惰,沒有監督就沒有動作。

如果核三廠發生核災,周遭影響地圖。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如果核三廠發生核災,周遭影響地圖。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核三接連意外事故不通報  不顧民眾知情權

今年屏東縣政府成立了核三廠安全監督委員會,邀集民間團體代表組成,地球公民基金會能源與產業部主任蔡卉荀、洪輝祥等皆為民團代表,此外還有專家學者等共22人。

蔡卉荀說明,這個委員會並無特別權力,只是協助地方政府監督核三廠,期望透過平台讓資訊公開受監督檢驗。但是過去一年,核三廠內接連發生火災、螺樁卡住造成人員受傷等意外,核三廠都以事情不到通報層級為由,不主動通報,在提供資訊上非常不積極。

洪輝祥則說,核三廠掩蓋的態度不是第一次,今年發生的火災事件,以及1993年輻射廢水排到南灣,都是事後才通報。核三廠刻意隱蓋事實,讓大部分人無法信任其安全,但它卻一直在運轉,久了民眾就認為對它無可奈何,對公民意識是種挫敗。

而根據「核能管理辦法」所訂的通報層級,這些意外都不須通報,蔡卉荀認為,這樣的分法並不合理,這些科技菁英所訂的辦法,欠缺社會科學的需求,不顧民眾知的權利。

另一方面,她抨擊核電廠的監督單位原能會,已無法勝任替人民監督的職責,原能會不用社會能理解的方式傳遞訊息,且資訊不夠公開,總是用同一套話術來應付,因此不再受到信任。

蔡卉荀說明,由民間團體組成的安全監督委員會,希望能協助縣府釐清核三廠的安全通報和監督機制,並納入民間的聲音和期望,未來希望讓更多在地居民參與。

2025非核家園  民團:能源哪裡來?非核路徑為何?

對於國內三座核電廠面臨即將除役,未來政府的能源政策為何,明年總統大選將至,是否該要求各候選人提出明確的廢核路徑?

蔡卉荀表示,「非核家園」雖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出的願景,但是2025年核能除役後的能源哪裡來?非核家園的路徑如何規劃?卻沒看到候選人提出明確的政策手段。

政治人物的政策往往由其智庫提供,蔡卉荀指出,一直以來,都沒有看到國家能源政策的研究單位提出有效節能和多元能源方案的資訊,「政府官員對能源政策的想像過於單調,他們只知道要核電。」在智庫無能之下,政治人物也只能提出薄弱的能源政策。

蔡卉荀認為,政府智庫對於能源政策缺乏想像,2025要非核家園只能仰賴第三勢力進入國會修法,推動綠能和節能政策。攝影:李育琴

蔡卉荀認為,政府智庫對於能源政策缺乏想像,2025要非核家園只能仰賴第三勢力進入國會修法,推動綠能和節能政策。攝影:李育琴。

而民間在節能和綠能發展上,都比政府更有創意和行動力。洪輝祥以彩虹餐廳實踐節能建築和綠能屋頂,他指出,太陽能屋頂一年發電2萬2500度電,省下13萬元的電費,除了節能,更有經濟效益,裝設太陽能光電板的投資報酬率比超過10%,比起鴻海等科技業拚命保2%更值得。因此他積極倡議民眾加入自由屋頂、公民電廠的行動。

台灣絕對有環境和技術優勢發展再生能源。洪輝祥指出,德國的再生能源占比去年達24.8%,日、韓也有6%~8%。台灣的環境優於這些國家,再生能源卻只占1.8%。洪輝祥直指,以目前能源局提出的2030年再生能源達到6.8GW,約只占5%,這樣的腳步如何在2025年達到非核目標?「這是不可能的。」

除了持續監督未來政府的能源政策和節能路徑,蔡卉荀認為,明年大選,應讓支持綠能、聽從民意的政黨進入國會,透過修法實際推動台灣節能和綠能的進步政策。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