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結果,民進黨蔡英文、陳建仁高票當選。第9屆立委選舉也由民進黨取得多數,成為國會最大黨;但山林開發、海洋枯竭、空氣品質惡化、氣候變遷、食安問題、農地污染等諸多環境問題,依舊存在。
蔡陳團隊提出的環境政策,擘畫了許多美好願景,若馬英九選前拋出的「多數黨組閣」為真,那麼在5月20日總統正式就職前,身為多數黨領袖的蔡英文就有機會提早落實政策。不過,仔細檢視蔡陳政見,大多空有口號而缺乏實踐細節,要讓「空心」政策「實心化」,公民的監督守護不可或缺。
選舉激情過後,更重要的是落實政策。環境資訊中心重新盤點蔡英文環境政策,邀請讀者一起加入監督行列。
海洋政策 缺宏觀視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1月上旬曾評比三組候選人的海洋政策,民進黨政府曾提出資源調查、增設海岸保護區、充實相關法規、發展海洋觀光產業、讓漁民獲利,可惜仍然不脫空泛口號;整體而言,「缺乏宏觀的視野及永續發展」、「開發思維,沒有環境配套措施」。
例如其政策中提到整合性的海洋與海域管理,並強調為落實安全漁業,會注重水質監測與海洋污染防治等工作,但未提及如何實行;發展海洋觀光方面,偏向度假遊憩,賞鯨等生態旅遊選項似乎未被考量在內。
執法方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雖然曾被提及,但僅在南海主權上做討論,並未究及天然資源管理、污染處理等,還有最近越來越浮現的遠洋漁業IUU問題(非法、未回報及不受規範,連歐盟都提出黃牌警告),以及海上走私和洗魚黑洞,也未有著墨,十分可惜。
劃設海洋保護區作為保護海洋的手段也是政見之一,在此提醒,莫延續過往保育與漁民生計對立的思維,應強化保育與永續利用相輔相成的新思維。
能源與氣候政策 需強化內部整合
長期關心能源議題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曾在1月13日針對三組總統候選人意見做出評論。對於「核電除役」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態度是無條件廢核,支持停建核四,現有三座核電廠不延役,目標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但面對「核廢料處理」,只表示會儘速依照「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規定處理,綠盟認為,這樣的做法看不出民進黨處理核廢問題的誠意。
在「能源轉型」方面,民進黨提出了「提升能源效率,落實節電計畫」、「發展再生能源」、「建立綠色稅制」等策略,綠盟表示這些策略看似完整但缺乏實行細節,而民進黨提出使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綠色稅制能語意模糊,需要再加以澄清解釋。
而為了發展再生能源與節能儲能科技,民進黨擬徵用台南沙崙1118公頃農地,成立「創新綠能科技園區」,研發太陽能、地熱、風力發電等,將農地規劃成科學園區似乎與「農地農用」政策互相衝突,民進黨團內部整合尚待加強。
至於氣候政策方面,民進黨內部雖然有像田秋堇這樣的立委著力甚深,催生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然而誠如選前在一場巴黎氣候大會觀察座談上,與會專家所指出的,蔡團隊和朱玄配一樣,未能在政見中提出「氣候政治」的視野和格局。
水文議題 亦應考量氣候變遷
蔡英文政見中提到「建立地下水戰備井網」、「工業區科學園區多元供水」、「自然水減漏水」,對此,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這些政策其實都是水利署的現行政策,也都是重要的施政目標;但尚未看到蔡英文考量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衝擊。
氣候變遷使氣候趨向極端,豪大雨頻繁,洪澇乾旱交替發生,而首當其衝的便是都市與沿海地帶。在人口密集、自然綠地溪少的都市,面對氣候衝擊時擔心的是大雨成災,汪中和表示藉由海綿城市規劃、透水道路與植樹,能減緩降雨強度,延緩逕流形成,減少淹水情況發生,以增強都市抗災韌性。
而沿海地帶所面對的威脅是海水位上升,過去20年來海水位上升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2倍。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鹽化,進而影響當地用水。汪中和認為要降低沿海地帶受到的衝擊,必須從國土規畫著手,為即將到來的海岸變遷做準備。「沒有水,就沒有未來」,汪中和認為水資源政策是國家生存的基本,盼蔡英文上任後能確實落實政策。
農糧政策 望兼顧農企與小農
「農地農用」四個字多次出現在蔡英文的政見中,農地如何農用,除了加強土地使用管理之外,另一個重點在於農業發展,當農業經濟足以支持農人生活,農地自然能夠農用。
對於蔡英文提出的農業政見,諸如重視農業發展、支持小農實施友善環境農業、避免產量過剩、穩定市場價格、拓展外銷市場等等,台灣農村陣線副秘書長陳平軒表示,蔡英文提出的政策很好,但大多只是漂亮的標題,缺乏具體作法恐怕淪於口號治國。基於農業團體的立場,陳平軒非常擔憂未來四年蔡英文到底會把台灣帶往什麼方向呢?
相對於蔡英文提出的農業補償與農業保險,陳平軒則強調小農維護環境與社會安定的功能,若能以「環境補貼」合理回饋小農的貢獻,減少農民對市場的依賴,同時也能避免一窩蜂搶種造成產量過剩菜價崩盤的情況。
蔡英文的農業政策中特別提到要以高品質、高單價農產品拓展農業外銷,陳平軒認為這是以工商業的思維在考量農業發展,偏重高資本的農企業卻忽略小農安定社會的重要性,台灣農業應該採雙軌制,才能兼顧資本密集的農企業與中小型農業。
食安五環 「亂世重典」比例高
食安方面,蔡英文則特別提出較具整體性的「食安五環」政策因應:
第一環:設立統合性管理機構,進行食品源頭管理。
第二環: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及產地標示制度。
第三環:提高進口農產品查驗件數,由目前的平均1萬件至10萬件。
第四環:修改食安法,對惡意黑心廠商課以更重的法律及賠償責任。
第五環:提高消費者檢舉獎金和業者窩裡反獎金。
不難發現,五環中有三環都是從加重檢驗、處罰的方向下手,然而,「治亂世用重典」是否有用?以及這五環是否能環環相扣,達到解決食安問題的效果?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秘書周家慧認為,加重檢驗和處罰的確有一些幫助,但有鑑於目前的檢驗人力已經相當不足,在執行面還存在一些疑慮。新政府要如何處理上萬件的檢驗項目,民間團體也會持續關心與監督。
另一方面,從日本紅到台灣,近幾年受到各縣市重視的「食農教育」,卻在這五環中缺席。周家慧指出,食安問題不是只有廠商要負責任,身處供應鏈的兩端,消費者也須檢討、反思。「您知道餐桌上的食物是怎麼來的嗎?」從2014年開始推動《食農教育基本法》立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認為,食安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連結、找回對環境生態的感情與倫理,才能全方位的打造完整健全的生活環境。
動物福利 流於口號
蔡英文曾說:「生命權、環境權是民進黨長期以來追求的價值」。然而檢視其動保政策,可發現內容頗為空泛,對於現有流浪貓狗的社會問題,不僅未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對生命權的價值要如何落實,甚至是隻字未提。
「蔡英文的動保政策是所有候選人各面向提的較完整的」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說,「可惜太過簡略,只有一句口號。」
蔡英文曾以總統候選人的身分提及,「要做到尊重生命、友善動物的目標,流浪動物人口管理、虐待動物的防治,都非常重要,無論是否為經濟性的動物,生命權都必須被尊重。」這段發言的高度值得肯定,但遲至今日卻未見足以落實的具體政策。不僅讓外界失望,也意味著去年因禽流感遭到草率活埋的數百萬家禽,仍無法在蔡英文以生命權為名的環境政策下獲得最基本的尊重,台灣經濟動物、流浪動物的悲歌顯然有四年要上演。
「有很多民間積極推動的面向,如動物保護警察、校犬計劃、寵物市場亂象管理等,沒有看到正面回應。」林憶珊直言,「蔡英文的一句『生命教育』沒頭沒尾。」從最近引起社會討論的台大學生虐貓案談起,觀察最高學府的應變進退,林憶珊感嘆,台灣的動物平權教育落後甚多,「動物保護納入中小學校的教學課網,刻不容緩!」
小結
綜上所述,「蔡總統」的環境政策中,雖有諸多項目符合民間長期推動的進步理念,但要擺脫反對者常揶揄的「空心」之名,仍有一大段路要走。未來,民間團體仍須反對黨角色,實施監督新的執政團隊。